马国启动政联企业重组

字体大小:

市场拾遗

上星期四,马来西亚国库控股(Khazanah)宣布,它将脱售IHH医疗保健的16%股权给日本三井公司,总值84.2亿令吉(约27.6亿新元)或每股6令吉 (1.97新元)。IHH医疗保健在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两地上市。在交易完成后,三井公司的持股权将增加至32.9%,跃升为第一大股东,而国库控股的股权则下跌至26%,屈居第二。

国库控股指出,脱售股权是它推动业务增长策略的一环,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脱售所得,作为未来投资其他业务的资金。不过,市场人士认为,这宗交易象征着马国新政府启动政联公司的重组计划。接下来,国库控股以及其他政联公司很可能脱售旗下的公司或减持股权,以减轻国债。马国新政府说,马国的国债及或有债务(政府担保贷款)达1万亿令吉。

根据马国财政部的资料,马国有七家政联投资公司(Government-linked Investment Companies, GLICs)。它们分别是:财政部长机构(MoF Inc)、国库控股、雇员公积金局(EPF或KWSP)、朝圣基金局(LUTH)、武装部队基金(LTAT)、公务员退休基金(KWAP)以及国民投资公司(PNB)。这些政联投资公司控制了马国不少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统称为政联公司(GLCs)。

在政联投资公司中,国民投资公司、雇员公积金局以及国库控股的规模最大。截至去年底,国民投资公司在吉隆坡股市的投资达1989亿令吉,而雇员公积金局则是1580亿令吉。另一方面,国库控股在全球投资的可实现资产总值达1572亿令吉,其中约有一半是马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同期,马国股市的总市值是1.9万亿令吉。可见,政联投资公司在马国股市的比重以及影响之大。

马国“第二回合私有化”

马国首相马哈迪对政联投资公司控制“各种各样的股票”表达不满,并认为它们导致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此外,他批评国库控股乖离了成立的宗旨,没有为土著持有公司股权,而是让前任政府以高薪酬的职位奖励政客以及非专业人士。财政部长林冠英则指出,马国政府将缩减它在公司的持股权,以让私人企业充分发挥潜能。有市场人士形容,这是马国“第二回合的私有化”。

早在1981年马哈迪就任首相后,马来西亚便展开私有化计划,以培育土著企业家。然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少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土著企业,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有些企业大到不能倒,债务足以拖垮银行,因此政联投资公司介入接管这些公司的资产。当时,不少新加坡股民通过自动撮合股市(CLOB)投资马股,都烧到手指,如今还心有余悸。

马国第二回合私有化计划如何开展,目前还不明朗。不过,马国政联投资公司以及政联公司在股市的比重很高,而且涉及的大多是战略性的行业,因此资产脱售消息的宣布,对股价可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应。此外,马国政联企业在新加坡也有投资,因此它们的重组将牵动本地市场。

其中,本地上市的第一通(M1)是否会出现股权争夺战,备受关注。在9月27日,吉宝企业和新加坡报业控股宣布,将联手以每股2.06元全面收购第一通。目前,吉宝企业和报业控股在第一通的持股权分别是19.33%以及13.45%,而马来西亚的亚通集团 (Axiata) 则持有28.3%股权。

亚通集团显然对收购价不满,它在文告中指出:“收购价应该正确反映第一通的未来价值,包括合理的收购溢价。” 市场传言,它可能与私募基金联手,以更高的价格争夺第一通的股权,或迫使收购方提高收购价。

亚通集团的大股东包括国库控股、雇员公积金局、国民投资公司以及朝圣基金局。这个国家队阵容强大,但是在目前政联企业重组的大气候下,亚通集团提出反收购的可能性或许不大。它最终是否会勉强接受收购献议,以套取5亿多新元,或是继续持守第一通股权,屈居第二大股东?

另一方面,国库控股也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成立马新公司(M+S),在新加坡发展两个房地产项目,发展总值达110亿元。国库控股在这家联营公司持有60%股权,而淡马锡控股则持有40%股权。

在新政府上台后,国库控股全体董事辞职,而马哈迪也当上国库控股的主席。除了IHH医疗保健,分析师认为国库控股将削减它在联昌集团(CIMB)以及亚通集团的持股权,并重组马电讯(Telekom Malaysia)。

今年以来,亚通集团的股价下跌了近34%,而马电讯更暴跌了63%。亚通集团原本属于马电讯所有,后来分拆出来个别上市。由于电信业竞争激烈,市场相信它们可能会重新合并。这是否会影响吉宝企业以及新加坡报业控股的第一通收购案,还有待观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