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半场三大风险

字体大小:

市场拾遗

今年伊始,美国与中国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利好消息,推动全球股市上涨。然而,冠病疫情的暴发与扩散,导致美国引领的全球股市在3月份暴跌,而美国股市也结束了长达11年的牛市。紧接着,美国联邦储备局以及各国政府推出重磅的救市配套,在大量资金漫灌下,股市出现V字型反弹,并与阴霾的经济前景背道而驰。

资金驱动的股市,深受信息流的左右而剧烈波动。据统计,今年以来,美国股市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已有38天的波动是在2%及以上,这是1933年以来波动天数最多的一年。股市暴跌暴涨,加上银行存款利息低,以及居家办公,吸引了不少散户投资者进场从事短线投资,包括在一天内平仓的对敲交易。这也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迈入下半年,资金驱动的股市,相信还会继续震荡。投资者或许应留意冠病疫情的发展、经济重启后的公共债务与企业债务问题所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美国总统选举对股市的影响。

供应链及需求难以完全恢复

首先,政府的救市配套只能纾缓疫情对企业与个人的冲击,但只要疫情没有消退,供应链以及需求就难以完全恢复。股市对经济重启后的经济反弹,恐怕过于乐观。疫情犹如战场,在硝烟四起过后,留下的是断瓦残垣,需要时间重建。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大小企业可能倒闭或进行债务重组,从而波及下半年的股市。

尽管多个疫苗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防疫专家普遍认为,疫苗最快也要到今年底才可能面世。与此同时,第二波的疫情已在多个国家暴发。受灾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在第二波疫情所采取的病毒阻断措施,将牵动全球股市。

其次,全球在抗疫推出重磅的救市配套,导致多个国家的公共债务剧增。此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企业的债务,尤其是美元债务。疫情加大了信贷风险,并可能削弱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从而对风险资产价格造成下行的压力。

全球股市在3月份的暴跌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旦转变,可导致资金市场急速冻结,并引发抛售行为。与冠病疫情期间人们在超市抢购厕纸及食物一样,投资者惊慌抛售金融资产以抢购被视为避险的美元,导致市场出现美元短缺的危机。在一霎那间,依赖美元融资的企业面对融资困难,而大量资金也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到美国。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与交易货币,美元资金市场冻结影响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包括股市在内。

孟文能:后冠病时代
须优先关注债务积累问题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最近在接受国际金融协会的访问时指出,在3月份的两个星期内,企业债券市场所承受的压力,包括美国在内,远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来得严重。企业债券市场,尤其是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对新加坡以及本区域的企业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过这个市场获得美元融资。

他透露,美元企业债券市场近乎冻结,促使金管局在当时开始部署,应对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幸好,联储局及时通过临时货币互换协议为新加坡等九个国家提供美元,使市场暂时稳定下来。

孟文能指出,后冠病时代必须优先关注的是债务积累的问题。他认为,当贷款宽限期结束后,信贷风险将攀升。一旦信贷评级机构下调债券以及企业债务的评级,它将加剧金融市场面对的压力。

第三,今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原本稳操胜券的特朗普在疫情冲击下,选情告急。特朗普以股市的表现衡量他的政绩,因此他在竞选时若落后于对手,或甚至落败,将会重创美国的股市。

此外,竞选期间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美国与欧洲正在酝酿的贸易战,都可能成为股市调整的借口。上星期二,美国白宫顾问纳瓦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声称,中美贸易协议“已经终结”,马上引发美国股指期货下跌,美元上涨,而亚洲早盘股市也猛跌。在经过澄清后,股市又回弹。这显示,资金驱动的股市对信息流的敏感程度。

衡量本地股市的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今年以来下跌19%,还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相对上,本地股市的估值偏低,而且股息收益率也偏高。上星期,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新加坡经济正在“持续复苏”,建议投资者买进从周期性复苏中受惠的股票。

另一方面,瑞银表示,本地股票的市账率(股价与资产价值的比率)低过1,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股市触底相似。在本区域中,新加坡股市是它的首选。

然而,本地股市深受美国股市的左右。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高,但美国股市的回弹却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而反映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还比疫情前更高。尽管如此,资金驱动的股市,有赖于大量流动性的支撑。一旦救市措施退市或流动性冻结时,全球股市将可能重演3月份惊慌抛售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而言,本地股市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卖出的股票总额,持续超过买入的数额,这值得小投资者玩味。小投资者或许也应留意美元的走势。在经济基本面疲弱的背景下,美元走强意味着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提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