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惨字了得

字体大小:

上星期,一系列的企业新闻令散户投资者看了惊心胆战。截至6月底,新加坡航空公司(SIA)一个季度的净亏损高达11.23亿元。同期,吉宝企业(Keppel Corp)的季度净亏损6.97亿元。此外,凯德集团(CapitaLand)发出业绩预警,指上半年的净利将下跌85%至95%。

与此同时,金融管理局上星期三(7月29日)宣布,在这个经济不确定的时期,为了加强银行的韧性以及放贷能力,本地银行在本财政年度的派息额,不得超过上个财政年度派息额的60%。此外,银行应为股东提供以股代息的选择。在4月间,金管局已规定本地银行不得回购股票,但它当时认为没有必要限制银行的股息派发。

在本地股市,银行股被视为稳定的收益股。它们的历史股息收益率高达6%至6.5%。在金管局的新规定下,本财政年三大银行的股息收益率将降至3.6%至3.9%之间。

在消息宣布后,三大银行的股价上星期四应声下跌,创下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星展集团(DBS)与大华银行(UOB)将在星期四(8月6日)公布业绩,而华侨银行(OCBC)的业绩则在星期五(8月7日)出炉。由于三大银行在海峡时报指数的权重接近40%,因此它们的业绩与股价表现,将影响本地股市的投资情绪。

一般预料,低利率环境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利息收入减掉利息支出后与生息资产的比率),从而挤压银行的利润。此外,冠病疫情与阻断措施导致经济停摆,不少企业面对资金周转以及偿债能力的问题,因此银行的坏账问题备受关注。

金管局上星期透露,截至6月底,本地三大银行的房屋贷款中,有超过150亿元的房贷延后支付本金与/或利息,这占总房贷的10%。同期,在中小企业400多亿元的抵押贷款中,延付贷款总额超过114亿元。

从这个角度而言,金管局要求本地银行停止回购股票以及限制股息派发,以加强它们承受经济冲击的能力,可说是用心良苦。不过,银行无法回购股票,一旦股票遭受卖压,它们将无法扶持股价。此外,削减股息也导致银行的防御性魅力褪色,并影响它们的估值,从而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

银行股不是唯一削减股息的板块。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原本必须将至少90%的盈利以股息方式回馈股东,但由于冠病疫情的冲击,金管局允许它们延迟一年实施这项规定。根据《联合早报》的统计,在发布最新季度业绩的21只REIT中,15只的股息额下跌。

除了削减股息,上市公司也面对资产大幅度减值(impairment) 的压力。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最近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部以及管理层,确保资产的价值反映疫情的冲击,以避免高估它们的公允价值。

吉宝企业总裁卢振华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监管当局的要求,集团聘用了专业公司评估岸外与海事业部门的资产使用价值,并为此做出高达9.19亿元的资产减值,从而导致集团在第二季度净亏损6.97亿元。

上市公司减股息保现金 影响小投资者股息收益

另一方面,新航在发布业绩时表示,它的11.23亿元亏损中,有4.64亿元是按市价计算的燃油对冲亏损。它预告,集团在下个季度将为总值约10亿元的A380飞机“大幅度减值”。

对于吉宝企业小股东而言,吉宝企业大刀阔斧为资产减值,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从淡马锡控股的收购计划中受惠。淡马锡控股目前持有吉宝企业20.45%的股权。去年10月,它献议以每股7.35元收购吉宝企业的部分股权,以将持股权提高至51%。这项总值41亿元的收购计划附带的条件包括吉宝企业的12个月净利不能少过5.569亿元。

淡马锡控股委任的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表示,吉宝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的12个月亏损1.647亿元,因此没有达到收购的条件。它指出,淡马锡控股将在8月31日之前决定是否豁免这个条件。如果不豁免,收购将告吹。

淡马锡控股去年提出收购前夕,吉宝企业最后交易价是5.84元。由于淡马锡控股的收购计划可能生变,吉宝企业最近受到卖压,上星期四最后闭市价跌至5.40元。

至于新航,它在5月底发行附加股以及强制性可转换债券(MCB),筹集88亿元。如有需要,它在15个月内准备再发行总值62亿元的MCB。

由于资产减值反映在损益表上,接下来将有更多公司的业绩因资产重估而账面盈利受到冲击。凯德集团的业绩预警指出,它的净利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受到旗下两家REIT资产重估亏损所拖累。它将在8月7日公布业绩。

资产减值对重资产的公司如房地产股以及REIT的影响较重大。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显示,美国的银行当时因持有大量的次贷抵押与债券,在按市价计算(mark-to-market)后,导致它们出现巨额的亏损,并引起金融市场的恐慌。

疫情当前,上市公司为了保留现金而削减股息或以股代息,影响了小投资者的股息收益。此外,上市公司按市值重估资产的亏损,也直接或间接影响股东的价值。尤有甚者,先是新航,接着是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都发行巨额附加股或债券,向股东要钱。

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发布业绩时异口同声表示,营运前景充满挑战,而且能见度低。处于投资链最下端的小股东,在投资所谓的“蓝筹股”时以为万无一失,现在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