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吸引外资的挑战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2月4日

新加坡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下跌,投资额在去年下滑了2.5%至115亿元,为过去六年的最低纪录。鉴于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经济发展局为今年设下更低的目标,预计要吸引介于80亿元至100亿元的投资。局长杨吉全表示,新目标才是可持续的水平。经发局主席马宣仁医生指出,新加坡并非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不可能毫无选择地吸引任何投资进来。

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或许也影响了投资招商的成绩,但是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经发局调低外资目标的做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在短期内恐怕将造成阵痛。对于景气的普遍悲观预期,已经开始产生负面螺旋效应,1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跌了0.5点至49.0,逆转了前三个月攀升的趋势。同时,本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再跌到悲观水平,去年第四季下降7点至94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97点。外资如果也裹足不前,势必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吸引外资是我国独立以来的一贯基本经济策略,建国一代领导人摆脱当年流行于后殖民时代的意识形态,不采取敌视外资、设立贸易壁垒、发展民族工业等闭关自守的政策,而是积极到发达国家吸引外资,一方面为本地庞大的待业人口制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引入,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过程中有不断调整细节,可是欢迎外资的基本方向不变。事实证明,这套策略对于驱动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新加坡经济越来越成熟,外资的作用自然也发生改变。首先,成熟的经济体不能再以当年的高速度增长,否则必然带来流弊。新加坡此前就外来人口所引发的争议,正是因为基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忽视了政策的社会成本所导致的后果。其次,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是所有成熟经济体所共同面对的现实。外资在今天的积极作用,已经不复当年那么关键。最后,成熟经济体必须转型,以取得新的发展动力。新加坡眼下重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强调创值经济,外资所扮演的角色也必须有所调整。

新加坡目前面对的主要转型问题,在于一方面要提高生产力,以平衡稀缺资源如租金及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则必须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求取平衡,以避免实体经济的空洞化。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国人的就业期待也更不容易满足。如何继续创造待遇良好的工作机会,同时维持新加坡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困扰决策者的难题。外资要如何在这些新条件下,有利于新加坡经济的提升,自然成为新的关注点。

简言之,外资对新加坡的重要性尽管不发生很大的改变,但在吸引外资时已经不能毫无选择。它首先必须创造待遇良好,且是新加坡人能胜任的工作机会,才不致于产生经济上的“温布顿效应”——即新增就业机会大多由外来人口填补。此外,它也必须能配合创值经济的新要求,有助于促进本地的创业和创新环境。最后,它也必须能充实本地的制造业,因为制造业非但生产力较高,也更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这些新的要求都意味着经发局在吸引外资时,需要更慎密的评估和判断。当然,这些要求是从相对长期的眼光着手,在景气不明朗的当下,经发局或许还得放眼如何解决就业的燃眉之急,保障经济维持一定的活力。如何平衡本质上存在矛盾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无疑对接下来吸引外资的工作构成相当的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