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为经济放缓和长期挑战做好准备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2月10日

2016年是充满不确定因素和挑战的一年,我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并不乐观,2015年全年经济增长2.1%,虽与之前接近2%的增长预测基本一致,但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将比去年缓慢。去年我国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下滑2.5%至115亿元,连续三年下跌,也是过去六年的最低纪录,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目标更低,介于80亿元至100亿元;而整个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各行各业的职位空缺已有减少的趋势。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做好准备应对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目标。我国早在去年就为宏观经济再平衡拟定计划,并设立未来经济委员会,从三方面探讨因应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去年10月底,李显龙总理在全国职工总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已指出,因美国经济趋软、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挑战,我国的经济前景也变得不明朗,必须为经济放缓,甚至是衰退做好准备。

李总理大年初一早上在樟宜机场向在春节期间执勤的机场工作人员拜年致谢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我们今年的经济预期会比去年缓慢,所以心理上必须有所准备;更重要的是制定一个长期的策略性方向,做好应对工作,维持国家的竞争力。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生产力为产品和服务增值,推动企业创意能力和发展员工潜能,开创新产品和服务为经济创造价值,已基本成为劳资政各界的共识,但在经济放缓之际,国人必须做好准备应对经济环境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

经济从景气转入不景气,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就业将发生质的转变,对于我们根本无法把握的外在环境,越早做好准备就更能从容面对风险的来临。在经济放缓时,国人不能对工作过于挑剔,必须把握时间和空间接受培训以提升技能,为下一波经济景气周期来到时抢得先机。

本地企业和员工对不明朗的经济展望持谨慎态度,但要避免受到可能的冲击,必须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大事,留意周期性变动所带来的起伏。政府已汇集各领域的专家,要通过未来经济委员会检视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议题及行业趋势,与此同时,政府也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打下根基。

亚细安共同体已在去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透过消除关税障碍和统一标准,打造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新加坡和11国本月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虽然协定仍须经过各国国会的审批核准,但协定的签署将打造本区域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两项变化将为我国企业和员工带来莫大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将会错失良机。

我国去年的经济增长步伐是自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缓慢的一年,主要是受到外围周期性和国内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贸工部长(工业)易华仁出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大年初一新春团拜活动时说,尽管各领域正面对风险和挑战,但情况并非完全悲观。易华仁指出,政府将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和具针对性的援助,以协助企业加强实力,进行国际化和创新活动。

中国经济放缓将使整个亚洲的经济被拖入慢行道,我国政府和企业须尽早拟定应对措施,才能在形势急转直下时仍能乘风破浪,而国人应提高对周边环境和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了解造成经济放缓的原因,加强本身对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抵抗力,未雨绸缪方能处变不惊,安然渡过经济放缓的难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