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世界经济的长期挑战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2月29日

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27日在上海闭幕,会议公报承诺将采取一切手段,增加市场信心,提振复苏步伐迟缓的全球经济。在经济政策领域,集团表示既有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措施,旨在刺激需求的量化宽松(俗称印钞票)作为,以及各国竞争性贬值本币以提高出口,并无法促进全球经济的活力;长期的结构改革因而势在必行。在地缘政治领域,集团认为英国可能退出欧元区、欧洲的中东难民潮、石油价格急挫等问题,将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会议选择在中国的金融中心召开,无疑充满象征意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在开年接连猛跌、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汇率施压,都严重冲击了市场信心以及世界经济前景。中国财长楼继伟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记者会,均受到国际市场和舆论的关注。虽然两人都强调结构改革的重要性,但短期的经济压力促使他们表态,将继续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反映了公报的长期理念与各国短期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改革的挑战。

除了货币政策,各国的汇率政策也是讨论的焦点。人民币最近在资金大量外流的压力下贬值,已经对依赖出口中国市场的东南亚国家造成影响。周小川在25日的记者会上安抚市场情绪,强调人民币没有贬值空间,中国也反对利用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日元的走势则意外成为讨论议题。欧元集团主席迪塞尔布洛姆警告,日元的贬值可能促发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日本央行采取激烈的负利率政策,试图取得2%通胀率的经济刺激效果,导致日元兑美元下跌。

占全球经济总量85%、占世界贸易额80%及全球人口66%的二十国集团,如果能取得政治默契,避免以邻为壑的货币、外汇政策,对稳定世界经济的作用自然是无可替代的;上海的会议公报也一再强调这一点。世界经济所累积的问题,需要集团成员国采取集体协调的回应。但是,自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所各自采取的短期刺激,本身也在制造新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债务水平的增加,以及所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惠及一般民众。以美国为例,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因素并没有解决,金融业相对实体经济反客为主的现象仍然显著。美国2008年以来的复苏,主要还是靠几轮量化宽松和持续的低利率扶持的,就业率和实际工资增长乏善可陈。日本政府的“安倍经济学”,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复制华盛顿的做法。但是,如果持续的财政刺激无法扩大社会需求,最终将导致债台高筑所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

虽然世界经济在数据上表现出适度增长,但增长的不平均,尤其是一般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没有明显改善,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反体制浪潮的政治危机。英国慈善机构乐施会最新的报告指出,世界1%富有人口的财富,已经超过其余的99%;其中62个超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全球一半人口的总和。这或许正是财政刺激政策失败的原因——一般民众缺乏购买力,中产阶级对未来缺乏信心而减少消费。

更为严峻的是,持续的不平等和低增长正在危害发达经济体的未来。欧盟区2015年的平均青年失业率高达19.7%,其中希腊更高达48.6%,多数西欧国家也高于平均数;美国大学生的教育贷款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很多人还未毕业就已经负债累累;东亚地区的青年因为高不可及的房价而迟婚少育,加剧人口老化危机……青年人对体制的失望,已经促成极端政治运动的涌现。

凡此种种,皆表明世界经济必须尽快进行结构性改革,但眼前的经济问题压力,却让解决长期挑战的努力举步维艰。二十国会议公报,多少透露了这种无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