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日本安保法松绑的意义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3月31日

在日本学界指控政府违宪的质疑声中,以及民间团体激烈的反对声中,安倍政府去年9月在国会通过的安保法修正案,在本月29日正式生效。修正后的安保法允许日本派兵海外,同时在盟友美国需要时提供军事协助,本质上颠覆了战后历届日本政府所奉行的和平主义精神。由于日本社会仍然遵从由美国在战后所颁发的和平宪法,安倍的民意满意度因为安保修法争议而有所下挫,在野党也趁机集结力量。可是相较于国内对新安保法的纷纷扰扰,区域国家的反应却耐人寻味。

北京一如既往地表达了疑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认为“新安保法是战后日本军事安全政策的重大调整,引发外界对日本是否要改变和平发展道路的质疑”。韩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日本政府的安保政策应符合和平宪法精神,并保持透明以便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但在南中国海形势趋紧的东南亚,各国却并没有对新安保法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同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主权争议矛盾较大的越南和菲律宾,则在更早之前,已经开始接受日本的准军事援助,强化自身的海警巡防能力。

新安保法的生效,不能不放在越来越趋紧张的区域形势来观察。对日本而言,首要的威胁莫过于朝鲜的穷兵黩武。不顾包括对其经济命脉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中国的反对,平壤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同时接连发展远程导弹,并对韩国不断发出战争恐吓。朝鲜的核武及导弹计划,为安倍政府强化国防提供了有力的理据;也让美国“重返亚洲”的军事部署有了正当性。当然,中国的崛起以及因此而来的地缘政治利益的扩张,特别是与日本在钓鱼岛/尖阁诸岛的主权纠纷,更是安倍推动新安保法的主要政治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奉行的“韬光养晦”外交策略,不但为自己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为东亚地区长期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东亚各国这几十年来所享有的经济成果,中国友好的外交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自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任后,“韬光养晦”逐渐让位给“有所作为”。这其实无可厚非,毕竟随着中国的壮大,所需要的国际空间和影响力自然会相应增加。北京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作为,都将继续为区域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在广结善缘之际,中国在安全领域的强势作为,却让区域国家普遍不安。南中国海岛礁声索国之一的马来西亚,近日就发现由中国海警船护卫的上百艘渔船,可能越境在砂拉越马国水域作业。此前,不属于南中国海岛礁声索国的印度尼西亚政府,也罕见地公开了中国渔船犯境、中国海警船更强力阻碍印尼当局执法的消息。中国在2014年于西沙海面钻探石油,最终演变成越南的反华暴动;2013年底突然宣布在东海实施防空识别区,同“一带一路”的友好战略目标似乎背道而驰。

伴随中国近年在发生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岛礁大肆填土和国防部署,美国因此高调回应,强调要维护航行自由并反对北京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举动,已经使得一向致力于经济合作的区域氛围,开始异变为军事竞争。数据显示,亚洲国家的军事开支,在2012年首次超越欧洲,且一直在增加。有报告指出,菲律宾、印尼、越南和日本都紧跟中国增加国防经费。长此以往,竞争对区域国家所形成的集体心理暗示作用,势必不利于亚太的和平稳定。

当然,安倍政府对于二战历史责任的暧昧态度,会让一些人对新安保法的意图产生疑虑。可是,面对日益不靖的区域形势,任何政府都无法坐视不理。所谓孤掌难鸣,营造和平稳定的区域环境,必须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