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理解少数种族总统的必要性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8月27日

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在华语演讲部分,特地吁请华族同胞支持宪法的改革,以确保将来优秀的非华族人选,能够当选总统,代表所有新加坡人。随着以大法官梅达顺为首的九人宪法委员会向政府提呈了报告,修改宪法的相关进程预料接下来会很快进行。

在法律上,修宪必须得到三分二国会议员赞成才能通过。我们可以预料,当白皮书提交给国会时,将会有热烈的讨论。毕竟这和当年的集选区制度一样,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在国会议员向政府质疑问难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各族国人,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华族,也应对修宪的必要性有充分的理解。只有这样,国人才能形成共识,即我们必须确保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位马来族,印度族或是其他少数种族的国人当总统。

宪法委员会的具体建议还有待公布,但我们知道,委员会的建议是针对三个方面:制定与时俱进的民选总统资格标准、考虑赋予总统顾问理事会更大职权,以及确保少数种族有机会定期获选为总统。三者之中,相信第三点将会成为讨论的焦点。

回顾过去的50年,我国出现过两位华族总统,即黄金辉和王鼎昌,加上现任总统陈庆炎则是三位。少数种族总统则包括尤索夫、薛尔斯、蒂凡那和纳丹。这当中有两位印度族总统,马来族和欧亚族则各有一位。就民选总统而言,自实行以来,只有华族和印度族当选过,马来族和欧亚族仍付阙如。民选总统制是在黄金辉总统任内实行的,但真正民选始于王鼎昌总统。王总统之后是纳丹总统,他连续两任都无对手当选,之后是现任总统陈庆炎。

从上述总统历程看,自首任总统尤索夫以来,就未出现过第二位马来族总统,而自第二任总统薛尔斯以来,也未出现过第二位欧亚族总统。作为多元种族社会,总统的象征意义重大,不可轻忽。因此,这是个值得国人特别关注的课题。当总统是非民选的时候,国会可以轮流推举不同种族的人选出任这个职位,不会有问题。但改为民选制之后,情况就不同了。而上一届的总统选举也让我们看到政治气候的改变,即竞选非常激烈。

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个少数种族候选人要成功当选是相当困难的。正如总理所指出的,在现有的制度下,我们很可能长期没有一位非华族当选总统。长此以往必会削弱非华族同胞对国家的认同感, 影响我国社会的凝聚力。少数族群如果长时间选不上总统,必会感到失望和不快。这样的情绪也可能被政治化,被别有用心者操弄,煽动不满和制造分裂。

我们相信,华族国人对这种现实政治的敏感性是有充分认知的,因此,也可以理解政府要修宪的用心良苦。不过,要确保华族群体,特别是基层都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我们觉得,高力度的宣导还是必要的。就华社来说,政府有必要在有关细节公布后,广泛地和华社如总商会、宗乡会馆和其他华社团体,进行沟通与对话,并确保相关资料中英具备,方便人们阅读参考。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各族群的多数人都偏向于希望看到由本族人当总统,但也有59%的华族接受马来族总统人选,73%的印族能接受马来族当总统。依这个调查结果来看,有近六成华族是能接受少数种族总统人选的。

不过,一些华社人士也已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认为支持必须是建立在一些先决条件之上。比如,不管是什么种族的人选,都必须具备既定的参选资格要求,而不能降低标准。否则,将会招致各种反效果,包括少数族群本身也会觉得被矮化,弄巧反拙。

总统的种族多元性,是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重要象征,虽然改为民选后多了一些重要的权力,又必须经由选举产生,但这个基本的象征性的重要性仍不应被我们遗忘或忽略。基此,确保这个最高职位的多元性的修宪大原则,是应该得到国人理解和支持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