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社论:中日竞争有助非洲发展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8月29日

亲自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出席第六届非洲开发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27日宣布,日本将在未来三年,对非洲大陆再投资300亿美元(约407亿新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领域及推动工业化。这个五年一度的会议由日本于1993年发起,今年会议地点首次从东京改在非洲举行。安倍在会议上强调,日本的援助方式会更重视品质和赋权予非洲人民。

尽管起步较迟,中国基于务实外交对非洲的援助合作却发展迅猛。在2000年于北京首次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以每三年一次,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召开的形式推进。最新的第六次论坛峰会与部长会议,刚在去年12月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峰会,并公布了中国与非洲的2016年至2018年合作计划,包括总值600亿美元的各项免息贷款、出口信贷和低息贷款。

中国和日本同时把目光投注在非洲,其中不无外交博弈的因素。两国在东海的主权争议,自美国宣布“亚洲再平衡”战略后,似乎有升温的趋势。双方的外交竞争,也逐渐扩散到南中国海和在东南亚的高速铁路建设合同。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伴随而来的地缘政治扩张,促使面对战略实力此消彼长压力的日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两国在非洲的外交动作,也是这一形势的发展结果。

非洲丰富的天然资源,均是经济增长势头依然的中国,以及资源匮乏的日本所需要的。安倍本次移樽就教,背后无疑是中国持续壮大的影响力所导致。中日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已经出现明显的消长之势。中非双边贸易额在2014年突破2000亿美元的新纪录,相当于日非贸易额的六倍。非洲对华入口在1995年仅占总入口的2%,到2012年已经提高到13%。非洲对日进口在同时期则从7%萎缩到3%。在2014年,非洲的对华贸易比率为13.5%,对日只有1%。

在经贸考量之外,政治也是中日积极发展对非关系的重要动力。非洲在联合国总共有54个成员国,对于特别是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国际课题,在投票时足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一直争取在改组后的联合国,出任新的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则坚决反对。非洲各国的态度,势必成为中日都要尽量争取的对象。

这种通过经贸援助与合作的外交竞争,最终还是有利于非洲的发展。作为面积仅次于亚洲的大陆,其超过12亿的人口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的16%。非洲的发展潜能,可以从其年轻的人口结构看出。非洲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19.5岁,比全球的近30岁年轻许多。此外,非洲的城镇人口不到四成,低于全球的54%(2014年数据)。无论是对教育或基础建设的需求,非洲都非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非洲不幸的殖民经历,以及去殖民化过程的困难,使得它难以摆脱“黑暗大陆”的宿命,至今仍然有不少非洲国家和地区,还处于内战或失序的状态。非洲人一直怪罪欧洲殖民者造成他们今天的困境,因而也对任何可能的“新殖民主义”高度警惕。中国与非洲的发展合作,由于太过强调资源的开发,一度也面对类似的指控。安倍强调日本援助的品质和要赋权予当地人的特点,显然含有更高的政治正当性。倘若这能促使中国优化其合作内容,则这样的竞争或许会带来共赢的效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