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规划退休理财应对人口老化

字体大小:

社论

现有的公积金投资计划或将收紧,以便符合国人退休生活的需求。副总理兼经济与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尙达曼透露,在过去10年里动用公积金投资的会员当中,超过八成的人所获得的回报,低于把存款留在公积金普通户头所赚取的利息;更有45%的投资者蒙受亏损。尽管修改公积金投资计划的细节还有待公布,政府的用意并不难理解——面对人口老化的长期挑战,个人的退休理财必须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国人在晚年也能过上尊严体面的生活。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应对人口老化的财政挑战,很多已经演变成世代之间的政治矛盾。那些通过社会福利来支付老人退休生活需求的社会,正因为少子化所导致的税基萎缩,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正在工作缴税的世代,一方面得遭受税率增加和社会支出被老人福利摊薄的双重损失,另一方面还要担心下一代的工作队伍人数削减,税基进一步缩小,最终轮到自己要享受退休福利时,整个财政体制却已经破产。

诚如尙达曼所指出,公积金制度结合了“集体养老金”和“个人退休存款”这两大养老保障体系的优点。这避免了把养老负担推给年轻一代的弊端,也对营造积极的个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伦理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当年开放公积金投资计划的用意,是让会员能为其公积金储蓄取得更好回报。既然事与愿违,收紧计划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有经验的投资者,无疑是审慎的做法。

一些社会学的研究发现,过度的国家福利制度同家庭凝聚力的弱化,存在不能排除的因果关系。简言之,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理论上让每一代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而社会也能把养老的主要责任,分散在各个家庭里。福利制度却反其道而行之,把照顾长辈的责任,从儿孙身上集中到政府手中,在削弱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制造了养老财政的计时炸弹。本地八成的退休家庭能依靠子女支持养老,部分反映了公积金制度的社会效益。

但是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两大社会趋势,意味着养老的财务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单身或者不育的年轻一代国人,未来势必无法指望“养儿防老”。他们必须学习更好的规划退休理财,政府也需要从长计议。目前的屋契回购计划、乐龄补贴计划等,旨在帮助那些持有资产但现金不足的退休人士,在必要时可以套取现金养老。此外,延长退休年龄,除了能缓解养老的财务负担,也有助于确保年长国人通过继续工作,维持活跃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在强调个人责任和家庭义务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在养老需求之外,考虑未来更宏观的财政分配。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集体养老金”和“个人退休存款”,减轻了政府在养老支出的财政压力。这也意味着政府更有余力,通过财政手段更全面地巩固养老所需的社会基础。除了聚焦于人口老化的财政成本挑战,不妨也思考其所可能带来的潜在机遇。一些经济学者已经指出,如果有相应的政策配套和投资,照料老人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

顺着相同的逻辑,从为养老做准备的社会投资扩大去看,对社会其他年龄阶层的类似投资,比如社会化的失业和医疗保障,将有助于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冒险和创业精神,进而提高停滞不前的经济生产力。当然,这些措施的前提还必须是建立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基础上。如同公积金的原则一样,个人的风险应当借用集体的力量分散承担。秉持这个精神,本地的养老事业才能继续其稳健和可持续的特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