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避免台海成为不稳定因素

字体大小:

社论

台湾总统蔡英文就职后的首个双十节演讲,就两岸政策的论述,并没有脱离其就职演说的立场。她关于遵循《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说法,虽然隐含了“一个中国”的意涵,却仍然同大陆要求其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还有一段距离。由于蔡英文拒绝大陆所设定的“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官方交流政治前提的做法,双方接下来恐怕将不易恢复此前八年的经贸关系,“外交休兵”的默契可能也会因此不保。双方若无法谋得妥协,难保台海局势不会重新成为区域不稳定的因素。

蔡英文所属的民进党一贯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在台湾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台湾选民选择她担任总统,相信已经把这一点考虑在内。因此,蔡英文对于“九二共识”的立场,基本上并不能背离党的主张,甚至可以说还有相当的民意基础。在这部分民意当中,主要更是以年轻世代为主,也就是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独”。当然,台湾的主流民意还是希望保持两岸现状,这也是前任总统马英九所主张的“不独、不统、不武”的民意所在。

大陆在蔡英文胜选后强化对“九二共识”的坚持,也是因为民进党向来强调台湾的“主体性”,强烈要求维护台湾的政治自主,拒绝和大陆统一。对于借重民族主义作为执政合法性来源之一的中共而言,这自然是不可接受的政治挑战。两岸关系在民进党重新执政后会发生变化,本来就是意料中事。蔡英文前后两次重要演说,均强调要维持台海现状,借尊重宪法、条例避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基本上还算是负责任的做法。

可是,由于形势已经和八年前大不相同,蔡英文的保守举措,未必能防止台海局势生变。首先当然是两岸官方缺乏政治互信,特别是中共对民进党的“台独”倾向深具戒心,所以必然要通过“九二共识”来遏制蔡英文政府。其次是大陆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有所增加,中共必须在对台甚至外交政策上表现强硬,以免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压力下陷入被动。再来是区域地缘政治条件的改变,包括中美大国博弈导致中国周边环境趋紧,让北京越发忧虑台湾的动向。

这种强硬的姿态或许会让形势的发展走向反面。大陆在经贸交流和国际空间上对台湾的收紧,为蔡英文政府的“南向政策”以及对美日的外交亲近提供了正当性。出于对台湾经贸和军事安全的考虑,蔡英文积极主张拓展与东南亚和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在外交上进一步向美日靠拢。在中美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当下,这无疑将加深大陆对台湾意图的猜疑,并因此采取更强硬的姿态。可是这也容易对台湾民意造成刺激,反复形成不利两岸关系的恶性循环。

两岸如何恢复脆弱的政治互信,因而是当务之急,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北京对外所展现的强硬姿态,固然可以解读为大国崛起的自信,可是也不能忽视其所引起的反弹,对大陆自身所带来的困扰。中韩关系在短短一年间由亲密逆变为紧张,日本资金部分因东海争议而由中国流向东南亚,香港本土派的抗争日益激烈,都让必须专注于国内矛盾的北京难以心无旁骛。这些干扰本身或许不至于影响中国的发展大势,可是间中却可能因发生误判而导致失控的意外。

平壤接二连三的核武与导弹挑衅,已经让区域局势不稳,也巩固了美日韩三角联盟,对中国东北形成包围之势。金氏政权的倒行逆施也开始导致众叛亲离的迹象,叛逃海外的高官人数显著增加。拥核的朝鲜一旦发生剧变,势必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将冲击区域安全稳定。因此,两岸都有责任确保台海的和平稳定,以便让东亚得之不易的数十年发展机遇,得以继续下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