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打破沉默 阻止家暴

字体大小:

社论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日前宣布,推行为期三年的“打破沉默,阻止家暴”运动,以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鼓励公众发现或遇上家庭暴力事件时,向有关当局或家庭中心反映,及时协助受害者,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个运动的推出,不一定反映家暴事件总体有日益增加或恶化的趋势,但至少说明有关当局深度关切,并希望通过宣导和公共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有关认识与意识,并在阻止家暴事件中起积极的作用。

家暴可能涉及夫妻、伴侣、子女、父母等,到底实际上有多少这类个案不得而知,因为,很多家暴事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曝光,因此也没有进入统计数据。不过,据陈川仁部长今年初书面答复议员的相关询问时透露,近年来,防家暴中心每年平均处理900起家暴案例。家庭服务中心在过去五年,每年则平均处理1400起含有家暴成分的案例。

另一个相关数字是申请人身保护令个案。过去五年来,家事法庭每年平均收到3000份人身保护令申请,平均批准1200份(占申请总数的40%)。这些个案中有72%是针对配偶或前配偶,大部分的答辩人是丈夫或前夫。另外,约11%获批准的保护令是针对子女或子女的配偶,其余则是针对兄弟姐妹、家长或其他亲戚。一般来说,需要人身保护令者,通常也是家暴的受害者。

家暴问题近来之所以受到较大关注,也许是由于一些较突出个案的曝光,比如一个年仅两岁的幼童,竟然被母亲及其同居男友无情凌虐致死。一名老弱妇女,经常被女儿拳打脚踢,直到有邻居看不过眼,拍下视频上载到社交网络。案件被揭发后,也引起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

像这类家暴事件,照理都应该早就被揭发,可是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今年一月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举报家暴案件,主要是担心破坏别人的家庭。有约42%的人则认为那是私事,所以不举报。还有越三分一的人表示,不能确定事件是否属于家暴,也就是不清楚家暴的定义。

这个调查可以证明,很多家暴事件其实没有曝光,也不为有关当局所知。这确实是个不健康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很多家暴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协助或保护。一来这说明很多人对家暴没有正确的认知,二来则是采取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态度。这两者都是要不得的。

新加坡人口有超过80%是住在密集的组屋区,如果每个邻里都有一定的睦邻精神,守望相助,那么,任何家暴事件大概都很难长时间被遮瞒。我们的确有必要尽快纠正错误心态,把揭发家暴当作一种责任。

就现有数据和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有两个弱势群体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一是弱小的孩童,其二是老弱病残的年长者。他们一般不会求助,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去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共调查了551起严重的凌虐儿童个案,比起2008年的263起有显著的增加。家庭服务中心处理的涉及年长者的家暴个案,每年则有约200起。

家庭破裂,夫妻失和,往往是无辜年幼孩子成为凌虐对象的原因。所以,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离婚率上升和怨偶增加(包括涉及较无助的外来新娘的个案)所连带产生的家暴问题。其次,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需要家人长期照顾的病残年长者将会与日俱增,这也可能导致涉及老人的个案的增加。

家暴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区和社会问题。家庭原本应是安乐窝和避风港,当家庭出现问题时,邻里和社会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应对家暴问题,我们必须有全方位的应对策略,除了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做好各种相关应对机制,如更加普及家暴援助中心,社区邻里也必须能扮演积极的角色,打破沉默,阻止家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