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下任香港特首的严峻挑战

字体大小:

社论

随着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曾俊华正式参选,下届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的选举态势已经相当明朗。与曾俊华同样被看好的政务司前司长林郑月娥,加上此前宣布竞逐的保安局前局长、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以及退休法官胡国兴,形成了四角战。无论谁最后胜出,下届特首不但将面对因日益政治化而更难治理的香港,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所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尤其威胁香港自由港地位的未来。如何安内攘外,无疑考验新特首的政治能力。

经历了2014年震惊各界的“占领中环”抗争运动,香港社会与民意的对立情况有增无减。所谓“自由派”和“建制派”非但对香港的发展方向缺乏共识,连最基本的对香港现有政治地位,看法也南辕北辙。这种分歧表现在立法会选举结果,两类民意在其中的对峙,导致日常的政治运作因缺乏妥协而不时陷入瘫痪,甚而严重影响港府施政。现任特首梁振英由于无法取得香港社会足够的政治信任,最终也不得不黯然放弃连任。

与许多发达社会一样,香港的政治分裂,其实是经济全球化大潮下所产生的贫富悬殊的表征;其中又以年轻世代的收入,赶不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无恒产”致使“无恒心”,在对未来看不到希望,成家立业越来越艰难,而对现状累积了巨大的民怨。不幸的是,这股求变的积极性却被导入对民主化的追求,从向北京中央政府争取更大自治权,异化为对抗性的政治斗争。香港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治理,也在过程中沦为陪葬品。

去年发生在英美以及欧洲等西方国家的乱象表明,民主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香港所需要的是能改善民众生活的善治,这要求所有党派捐弃前嫌,谋求基本共识,而非为了一己私利,反其道而行地去刻意切割民意,制造对立。台湾民主化至今的教训,已经是前车之鉴。两岸博弈主客易位,固然与大陆实力不断壮大有关,台湾忙于党派内斗而轻忽经贸发展与民众福祉,何尝不是让自己陷入被动的罪魁祸首?

台湾经验对香港的另一个借鉴意义在于,以其远比香港更为优异的条件,尚且必须受制于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现状的接受,而无法越雷池一步,香港激进派企图借独立来与北京讨价还价,不啻缘木求鱼。同时,这种不具代表性的极端声音,只能恶化香港与北京的政治互信,同时干扰日常政治运作,丝毫无益于香港聚焦真正的挑战,应对民众希望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削弱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伤及香港自身以及对中国的价值。

作为重要的国际自由港,香港今日所面对的最大威胁,并非北京可能倾向“一国”多于“两制”,而是特朗普上台后雷厉风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他已经判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死刑,同时正式照会墨西哥与加拿大政府,要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从他一再抱怨中国通过贸易偷取美国蓝领的工作和社会财富,并且扬言不惜拿“一中政策”作为与中国贸易谈判的筹码,中美可能爆发贸易战甚至政治、军事冲突的概率正急剧上升。如何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必须是下任香港特首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因此,如何同时争取北京以及广大香港市民的信任,弥合撕裂的香港民意,重振香港的法治环境以及在逆境中求发展的狮子山拼搏精神,也是下任特首所要克服的挑战。当前世界吹起的反全球化风潮,对香港所处的东亚经济体都是攸关生死的重大威胁。所以,香港社会必须摒弃近几年所养成的内视恶习,重新审视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尽早未雨绸缪。这也是今年3月选出、7月履新的特首理当自我期许的政治与道义责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