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避免不婚主义盛行

字体大小:

社论

全国青年理事会最新公布的调查发现,尽管八成的青年仍然将结婚视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但认为最好不要结婚或没必要结婚的人,比率在六年内增加近一倍,从2010年的18%上升到去年的33%。青年抱持不婚主义的原因复杂,难以一言以蔽之,但其作为价值观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而且其中不乏个人主义和效益主义的成分。因此,要遏制不婚主义的蔓延,必须从改变价值观入手。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本是天然的人性,人生到了适龄阶段,就会渴望结婚生育。当然,任何社会在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特立独行者拒绝从俗;一些甚至能提出某些道理来解释不婚的决定。但是从社会集体的共善而言,结婚生子显然是所有文明都公认的善。在个人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当代,个人的选择都应当获得尊重,选择不婚已经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然而从促进共善的角度,还是得努力逆转不婚主义的盛行。

必须说,个人选择不婚的理由很多,而且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正当性,无需旁人指指点点。没有人会主动放弃对幸福的追求,这是效益主义和个人主义最大的洞见与假设。一个人一生中的很多决定,都是希望取得把自我幸福最大化的理想结果,不婚不育也是如此。毕竟,个人主义者最注重的还是自己的自由,如果婚姻是一辈子的事,那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机会,把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伴侣和下一代。

从国家和社会集体的角度说,特别是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婚主义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当然也是非常功利性和工具化的思考,尽管后果的确严重。人口无法自然替代,在政治、经济、国防、医疗、社会凝聚力等方方面面都将导致重大的挑战。最为严峻的是,这很可能反映在未来的政治走向——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世代裂痕,占比越来越高的老年选民要求更多福利,压缩了政府对未来投资的开支。

尽管已经是陈腔滥调,人类本质上还是群居的动物,特别是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个人已经无法孤立生存。当然,互联网科技最新的发展,在年轻世代产生足不出户的所谓“宅文化”,却又让独自生活成为一种可能和时尚,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婚主义。这恐怕是个人主义价值观走到极致的一种表现。人失去了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与人互动交流的能力及兴趣。然而这样的生命形态是偏颇而不健康的,无论是生理上或心理上。

如果生命的形态是身心的滋润成长,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当前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显然不利于个人生命的完善和幸福的实现。且如果个人主义短期内还将是主流价值,如何改造和丰富它,就成为逆转不婚主义的重要切入口。身心的滋润成长无法在空寂的环境里实现,它必须是一个与他人互动的过程,充满各种喜怒哀乐、成功和挫折。俗话说“助人为乐”,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个人主义不必然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换一个说法,为他人付出所换来的自我生命的滋润成长,丰富和转化了对自私的理解。

如何让这种对个人主义的新理解散播开来,使得更多年轻人能够重新审视自我生命的选择,将决定社会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扭转不婚主义蔓延之势。现代社会步伐快的压力、越来越高昂的生活费、教育孩子的激烈竞争等等让人选择不婚不孕的理由都还会存在,可是一旦年轻人意识到自我完善的意义和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他们就婚姻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相信会让他们做出积极的选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