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执法人员安全关乎公众利益

字体大小:

社论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前天在内政部一项颁奖典礼上致辞时指出,执法人员在执勤时遭受语言和肢体暴力的案例近年激增。因此,内政部将与总检察署合作,要求法庭加重妨碍公务者的刑罚,也可能检讨现有法律框架,以确保严厉的刑罚能对不法之徒起阻吓作用。

这类个案在去年达到484起,比2014年多出超过65%,平均每天就有超过一名执法人员面对职场暴力。这里所说的执法人员,包括内政人员如警察和民防部队人员。

尚穆根说,公众大多不了解执法人员在制服暴力嫌犯时所面对的困难。他们都希望能使用合理的手段制服嫌犯,避免在过程中对嫌犯造成过多或不必要的伤害,但却有不法之徒企图通过暴力手段妨碍他们执法。“阻警办公”原本就是不可容忍的罪行,类似案件的增加,也许显示了问题的多面性。

不像一些枪械合法化的国家如美国,新加坡管制枪械和危险器械的法律严密,警察面对枪击的风险很低,警察执法时不随意拔枪,开枪的概率更是少之又少。要确保警察执法时的安全,加强对动粗者的刑罚在于提高阻吓力,也尽量降低警察必须拔枪示警的必要。但在面对醉酒者、吸毒者,或是情绪激动者的时候,警察都面对一定的风险,因为涉案者在案发时可能神智不清,因此而粗暴地抗拒执法人员的行动。今年4月,一名过境新加坡的澳大利亚醉汉,在樟宜机场辱骂并恫言殴打警员。他原本被判监禁6个月又2周,但总检察署成功上诉,刑期加长两个月。

执法人员自然有其专业行为标准,他们必须在不同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反应。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公众可以随时利用手机录下执法人员执法的过程,这有助于警方的调查,但也有可能在事后造成一些误解。如近日流传的一个视频显示,几名警察在执法时被粗暴反抗,几经辛苦才在公众加入协助后制服反抗者。网民难免怀疑警察执法能力差,但他们也许没有考虑到警察可能在制服行动时有所节制。

上个月发生两起袭警事件,一是,非法在人行道上骑电单车的骑士遭三警拦截时发生肢体冲突,一警头破血流;另一事件是,一男子发飙砸花盆,还将稀释剂(thinner)泼向到场调查的警员。所以,警察所面对的“职业风险”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

国家环境局和新加坡警察部队近日同意,让执法人员佩戴随身摄录机,随身摄录的画面,可作为呈堂证据。这有助于阻吓随意向执法人员出言不逊和动粗的违法者。此外,移民与关卡局也正在探讨使用随身摄录机,协助就任何指控的后期调查。

除了检讨现有法律框架,以确保严厉的刑罚能对不法之徒起阻吓作用之外,当局也应该考虑加强公众教育。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恐怖袭击威胁的新加坡,警察的人身安全关系到执法效率,涉及公众利益。警察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秩序,警察不受到尊重,面对语言和人身攻击,应该是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局公布的数据除了凸显问题的严重性之外,更要提高国人的公民意识,在警方执法时给予合作和协助,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社会安全是国人所引以为豪的,这是新加坡的优势,值得我们珍惜,我们不希望看到以暴制暴成为新加坡的社会常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