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黄金时代” 成色不足

字体大小:

社论 

尽管中英官方均试图吹捧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首次访华结果,双方实际上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对伦敦而言,因纠缠于脱欧谈判并在大选中失势的“梅姨”,在外交上无法示弱,满足中方的要求,所以难以取得太大的经贸突破。对北京而言,没能让英国首相为中国主催的“一带一路”正式背书,借此象征西方世界接受其全球大国的角色,意味着中国的正面国际形象仍未得到全面肯定。特雷莎·梅虽然沿用了其前任卡梅伦形容中英关系是“黄金时代”一词,外界在总结她访华成绩单时,显然以为含金量并没有官方所描绘的那么十足。

面临脱欧对英国经济的潜在打击,英国政府试图以打造“全球化的英国”来化解脱欧谈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除了表示有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通过强化中英经贸关系,无疑也是摆脱同欧盟分手后的孤立感和可能被边缘化的危机。然而,欧盟在2016年还占英国出口的43%,中国仅占3%。这个结构性现实,并非此次访华所得到的173亿元经贸大单所能改变。况且,英国媒体还指出,所公布的173亿元经贸成果缺乏细节,不排除包括仅是意向书而非实际交易的水分。对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访问英国时,与卡梅伦达致745亿元的交易承诺,“梅姨”的“黄金时代”显然失色许多。

特雷莎·梅所领导的保守党在去年6月的选举意外惨败,沦为少数政府,党内离心离德,导致她更难在外交上大展拳脚,甚至作出必要的妥协或让步。于是,被中国官方媒体昵称为“梅姨”的她,不但没能签署中国所希望的“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还必须在同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时,政治正确地私下提出香港的“一国两制”保障、人权、尊重知识产权和中国钢铁倾销等争议性课题,以免遭受国内舆论攻击。此外,随着美国这个传统盟友公开形容中国是“修正主义”的战略竞争对手,英国的对华外交更不能不考虑华盛顿的观感。

对北京来说,在未能说服早于特雷莎·梅访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一带一路”背书后(马克龙访华时就表示,“一带一路”不能只是“单向交通”,呼吁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梅姨”的不合作显然是个不小的挫折。英法连同德国这西欧三强,已经不同程度地质疑中国这个大战略的用意。日本成功让美国离开后几乎胎死腹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起死回生,让“一带一路”亚太沿线国家多了一个选择,使得英法德等的态度和意向,此刻对“一带一路”的国际接受度相对更显重要。

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英关系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特雷莎·梅此行所反映的现实,却是两国的巨大差距。仍未走出脱欧泥淖的英国孤立而彷徨,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因为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而不再确定,“梅姨”自身的政治命运同其弱势政府一样飘零。中国则如日中天,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大权在握的习近平雄心壮志,一心要恢复中国昔日的历史地位。英国媒体批评特雷莎·梅此次访华没有发表重大外交方针演说,或许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然而,中英并不乏双边经贸之外的共同利益。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两国必须共同抵御日益强大的保护主义趋势。同时,在气候暖化、核扩散等威胁人类文明的课题上面,双方都存在可以深化合作的共识。这不必仰赖于政府首长的官式访问,而需要两国长期且全方位的交流互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