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寻找解药应对社会分层僵化

字体大小:

社论 

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国会参与施政方针辩论时警告,社会分层僵化犹如“毒药”,正威胁新加坡的凝聚力。他认为,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体现在四大层面:贫富差距,中产阶层的核心地位,社会流动以及社会融合。

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新加坡在上述四个层面的总体表现,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差。尽管如此,王乙康表示,条件好的家庭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低收入家庭则感觉到难以追上。此外,随着起点越来越高,中产阶层往上爬的难度比以前大,而一些高收入者也与其他阶层不相往来。

因此,他强调,应对不平等现象不能留到日后,而是眼下刻不容缓的国家重点工作。

自建国以来,新加坡推行唯才是用的原则,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凭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在社会流动的阶梯上攀升。财政部的调查显示,父母属于收入最低20%群体的30来岁青年中,14%得以向上流动,成为收入最高的20%群体。然而,正如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在国会辩论时所指出,唯才是用走到极端则过于专注成果和导致残酷的竞争,以致抢先占得优势者得以垄断财富,最终造成社会不平等。

另一方面,为国人的资产增值的政策,也无意中加剧社会的分化。资产增值全面推高资产的价格,有产业者处于优势,而没有产业者则须支付更高的费用。首当其冲的是中产阶层,他们向往的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包括房子与汽车,如今变得更昂贵了。其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依靠父母亲支付部分的房屋贷款。财富的世代转移,为社会分层僵化创造条件。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唯才是用或资产增值的政策,毕竟它们是推动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力。社会不平等是一个社会现实,均贫容易均富难。问题或许不在于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而是要确保机会始终是开放的,以及社会流动通畅无阻。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必要鼓励取得成功者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不仅是道德的召唤,也是现实的需要。社会流动停滞以及贫富鸿沟拉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而这将倒过来影响成功者的利益。

上一代的成功企业家,有不少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他们资助教育以及扶贫事业,促进了社会流动。因为奖助学金的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儿女能有机会出人头地。这种回馈社会的精神,赢得社会的尊重,值得传承。我们有必要贯彻一个包容及有温情的唯才是用政策,以防止社会分层的僵化现象。

李显龙总理昨天在国会上指出,当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后,社会分层便自然出现,而社会流动也放缓。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交圈子。此外,精英群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使其他的人不得其门而入。要促进社会的融合,不能单靠政府,社会的开放及包容也至关重要。

虽然不同阶层的人在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李总理表示,我们应该鄙弃炫富的行为。我们应该强调共同点,而不是凸显差异。另一方面,精英阶层的社会圈子必须保持开放及包容,让那些有才干但没有背景及关系的人,也能加进来并升上去。否则,不仅社会流动受阻,精英群体也将只照顾本身的利益,而不愿肩负起领导及关怀社会的责任。

尽管政府在教育、住房以及国民服役等方面有意识地贯彻社会融合的政策,但是从李总理及王乙康的谈话中反映出,不同阶层物以类聚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此外,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接触的圈子都有所不同。一旦社会流动放缓,社会分层僵化的现象便将扎根,而社会分层僵化又将倒过来使社会流动停滞。

这不是新加坡独有的隐忧。在许多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扩大以及社会流动停滞已造成社会不安。这些国家倒向民粹政治,让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然而,要在成熟的经济体保持社会流动通畅无阻,还没有先例可循。对于新加坡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这将是一个艰巨但无法回避的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