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抚今追昔放眼未来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隔天,他与天猛公签订初步协议,标志着英国殖民地统治的开始。(档案照)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隔天,他与天猛公签订初步协议,标志着英国殖民地统治的开始。(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2019年1月30日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隔天,他与天猛公签订初步协议,标志着英国殖民地统治的开始。前晚,我国总理李显龙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为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主持揭幕仪式时指出,虽然新加坡河口一带早在14世纪已是繁荣的海港,但是一个现代化、外向型及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始于1819年。没有1819年,新加坡不会在1965年立国,也不可能庆祝SG50金禧年。

李总理的演讲,回应了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所引发的争论。有历史学者认为,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的500多年,新加坡已经是一个繁荣的聚居之处,莱佛士在1819年只不过是“登陆”新加坡,而不是“开埠”,因此新加坡的历史不应从1819年开始。也有人表示,莱佛士在1819年至1822年期间,只在新加坡住了38天,因此“开埠功臣”不是莱佛士,而是他的助手威廉·法夸尔。此外,也有人认为,新加坡今天的成就是许多小人物打拼的结果,不应过于强调帝王将相的历史。

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引发了历史观以及历史事实诠释以及叙述的争论。这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在澳大利亚,1月26日“澳大利亚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日子。在1788年1月26日,英国舰队抵达澳洲,被视为澳洲现代史的开始。不过,有澳洲人特别是原住民,将1月26日视为“侵略日”。去年,时任澳洲总理特恩布尔针对1月26日的争论表示,“一个自由的国家应对本身的历史展开辩论,而不是去否认历史”。

同样的,我们既不能否认殖民地历史的事实,也不应该歌颂殖民地历史。因此,主办单位将开埠200周年的活动称为“纪念”,而不是“庆祝”。它表示,纪念开埠、追溯过往,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国人更了解新加坡悠久的历史,深入思考新加坡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并从中建立更强烈的身份认同。因此,抚今追昔是为了放眼未来。

无可否认的,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统治,主要是为了英国的商业利益。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继承了英国的典章制度,并发展成为本区域的主要中转港以及贸易中心。此外,大批移民从世界多个角落飘洋过海而来,构建了新加坡多元种族以及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在殖民统治期间,新加坡是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同马来亚一起被统治。这些历史遗产,对新加坡的建国继续发挥影响。

首先,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协议,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自由港,奠定了新加坡在本区域的中转港地位,而贸易也成为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在新加坡独立后,英语成为新加坡的主要工作语言,促进了它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新加坡如今是跨国企业汇集的中心,从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中受惠。然而,随着全球保护主义的抬头,新加坡在下一个建国阶段有必要做出调整,使经济结构更为多元化。

其次,在殖民地统治下,新加坡是一个大都会,吸引了各地的移民,构建了多元社会。但是,英国在殖民地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族群的隔离以及不相往来的现象。我们离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目标还很遥远,而民族融合所应采取的方式,也正在演绎之中。此外,如何在城市国家的身份认同以及开放门户之间求取平衡,也是建国过程的另一挑战。

第三,新加坡从来没有同马来亚一起被统治,而正如李总理所说的,这段历史让我们与我们的邻居和朋友有相当大的不同,而新马分家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其实,这个历史的背景,影响了我们的政治理念。在新加坡,没有“原住民”与“外来者”的分野,大家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但要在这个区域坚守这个政治理念,需要很大的毅力以及国家的凝聚力。

开埠200周年不仅让国人反思历史,而且也应放眼未来,以确保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新加坡在国际版图上,仍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