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防假信息立法须防“寒蝉效应”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出台,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档案照片)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出台,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本周一在国会提出一读。根据新法案,政府可以强制发出假信息贴文的个人或网络平台发布更正或撤下假新闻。违抗指示的网络平台可被判罚款高达100万元;恶意散播假信息,企图损害我国公共利益的个人也可被判坐牢长达10年、罚款最高10万元。这项严厉的新法案一公布,随即在国内和国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可以预料的发展。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前天强调,新法案只涵盖虚假信息,国人可以继续发表时事观点、继续批评政府的政策,“这一切都不受影响”。法案内容影响深远,有待政府进行更多的解释工作。

根据定义,假信息泛指虚假的事实陈述,涵盖所有捏造的信息,也包括完全改变其原有含义的事实扭曲。政府特别指出,基于事实的个人看法、批评、讽刺或讥讽性模仿则不算是假信息。网络上流行的时政搞笑视频,不乏挖苦政治领袖的意味,它具有一定的娱乐成分,很得受众欢迎,转发率也高。新加坡网络生态若是随着新法的生效而变得枯燥乏味,显然不是网民所愿意看到的。

新法让政府手操假信息假新闻的裁决权力,因此,一般认为政府的权力过于“广泛”。政府显然也已设想到这一点,在确定假信息之后,当局还必须证实它对我国公共利益造成负面影响,才能正式采取行动。虽说如此,政府的权力仍必须明确界定。由于政府掌握决定权,说政府可能利用新法限制言论自由这一疑点,还须在国会内深入而详尽的辩论,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

尚穆根在国会外重申,法案并不涵盖批评、观点和看法。但事实上,很多人的观点和言论中包含了假信息,发表者也许无意散发假信息,而可能是受到假信息的误导,并基于假信息展开论述。新法要求网络平台和作者发布更正或是撤除假信息,也等于撤下了作者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人解读为对言论自由的限制。

法案提出来之后,难免有人借机攻击政府,歪曲政府立法的本意。此外,尽管尚穆根提出了许多何谓假信息的例子,但对一般人来说,假信息的界限不是一把可以随时划清界限的尺。因此,新法很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寒蝉效应”,使部分网民索性不论国是,不对国策发表看法。这肯定不是政府所要看到的局面。

民主政治的健康运作,要求人民关心国计民生,尤其是民生课题,人民的切身感受和体会最重要。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的广大利益,人民的意见是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那种“政府做事你放心”的时代早已成过去,鼓励更多国人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是民主政府成熟的表现,也是公民社会日趋成型的标志。

从国会内到国会外,从主流媒体到网络平台,以至国际上也都在看新加坡这个“大胆”的新法将来如何付诸实行。《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因应时代的需求而提出来,最后的法律架构和内容就必须反映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的变迁。一读法案启动了立法程序,政府还有机会集思广益,对最后的法律条文作必要的修订。就像任何立法的精神一样,以国家利益为依归,消除一切疑点,让人民放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