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我国海事业面对多方竞争

我国连续第四次登上“全球海事之都”排行榜首。(档案照)
我国连续第四次登上“全球海事之都”排行榜首。(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2019年4月12日

在第14届新加坡海事周上公布的一项国际权威调查,我国连续第四次登上“全球海事之都”排行榜首。这是继樟宜机场在两周前连续第七次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之后,我国在国际评比中获得的另一项重要国际认可。

根据挪威咨询机构Menon Economics和咨询服务公司DNV GL的《全球海事之都》报告,继新加坡之后的是德国汉堡和荷兰鹿特丹,它们长久以来都是世界的著名港口。有关报告也指出,中国上海和挪威奥斯陆在内的其他海事城市将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新加坡是个小城市,要发展海港规模受到面积的局限,如此先天不足,新加坡要长久保持海港竞争力是一项艰巨任务。

新加坡的海事竞争力被高度评价,是基于新加坡港口设施的完备,以及物流的强劲。但国际海事业正处于转型阶段,谁能快速和有效地进行改革,谁就能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国际海事业的竞争包含多项因素,构成了一个海事生态系统。在我国营运的海事公司达5000多家,证明我国对海事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国港口提供的不只是一种服务,而是一个网络,单靠不断提升的海港设施,不能确保新加坡海港的领先地位。贸工部长陈振声在新加坡海事大会发表演讲时说:“新加坡要成为真正的海事枢纽,必须深刻了解实体贸易并非孤立运作,而是涵盖数据、人才、科技和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结合。”自200年前开埠以来,贸易便是新加坡的生命线,今天海事业的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未来的竞争环境则只会越来越复杂。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宣布,共同推出海事业数码化计划,包括接下来三年另提供370万元,协助负责航运和港口运输船的中小企业数码化。推动数码化是海事业的未来方向,这也才能不断提高海事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上周二,马来西亚企业嘉必达私人有限公司(KA Petra)和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和记港口集团(Hutchison Port)签署合作意向协议,共同在柔佛的丹绒柏乐巴斯港岸外水域,发展全球最大的船对船转运中心,让油轮不必靠港就能船对船转移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

马国这个面积达1200公顷的船对船转运中心将耗资1亿8000万美元(约2亿4400万新元)建造,位于面向新加坡大士的柔佛新山港口水域。建造工程将分阶段进行,预计会在12个月内动工。我国外交部已向马国要求更多相关信息,以评估项目对新加坡的影响。我国政府所寻求的信息包括船对船转运中心具体位置,以及项目对马国国际与双边义务影响,包括该水域航道安全,以及潜在的跨境环境影响等。马国的这项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在区域方面,马国的海事新策略,意味着我国海事地位面对直接的挑战。在环球竞争环境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要借贸易战,重写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已使到我国受惠多年的自由贸易体系遭受严重打击。所以,即使海事业专家预测,新加坡五年后仍会是海事城市之首,我们也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对于任何可以定成败的地缘政治、市场和科技的变革,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提前洞察,正确应对,才能长久地引领未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