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加强对付骚扰罪行来得及时

国会通过《防止骚扰(修正)法案》,今后受任何形式骚扰的受害者,可以得到法令的更有效保护,并讨回公道。(档案照片)
国会通过《防止骚扰(修正)法案》,今后受任何形式骚扰的受害者,可以得到法令的更有效保护,并讨回公道。(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我国国会前天通过《防止骚扰(修正)法案》,今后受任何形式骚扰的受害者,可以得到法令的更有效保护,并讨回公道。

今日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复杂,因关系闹僵而起的骚扰案层出不穷。互联网缩小了人们的空间与时间距离,个人隐私也变得很脆弱,每个人无论年龄、身份和地位都可能随时变成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之间成了加害者。

这项法令为社会上的弱势者,提供更及时的申诉和保护管道,如加速紧急保护令和保护令的申请程序,并尽可能同《妇女宪章》的申请程序划一,达到及时保护可能面对生命威胁的受害者。被亲密伴侣严重虐待的受害者处境艰难,法令减轻了他们举证责任,可协助他们尽快从困境中脱身。

法令下受保护对象进一步扩大,包括受害者的家人。骚扰亲密关系者与骚扰弱势群体一样,最高刑罚都会比原来的提高一倍。违反保护令、持续骚扰受害者的人也将面对更严厉的惩处,并可当场被逮捕。刑罚的加重,反映出对曾经一度关系亲密的人加以骚扰的罪行的性质严重,不能姑息。

未婚男女因为关系破裂,其中一方心有不甘而采取实际的报复行动,如暴力或甚至威胁对方的家人;或是在网上公开对方的隐私,以伤害对方的心灵等等骚扰事件越来越普遍,2014年11月间生效的《防止骚扰法令》所涵盖的内容,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修正加强法律制裁力度,可制止不良风气的蔓延。

在网络时代,恶意公开他人隐私(英文所谓的doxxing),以达到骚扰目的,或鼓动他人以暴力攻击对方的行为,被列为新罪名。违法者可面对监禁和罚款。这类骚扰事件,引发的原因不一而足,刻意通过网上搜索去暴露别人身份的行为,中国网民称之为“人肉搜索”。而发动网上搜索的人,大多数本来就跟事件没有关系,他们是眼见不平而跟着起哄。但普遍的情况是,社交媒体上所流传的事件或是视频,并不能完全反映真相,甚至助长假信息的流传,“受害者”可能正是加害者。第三者把片面情况公诸网上,可能无端引发别人的义愤,导致破坏他人隐私的事件。真相还原之后,无端被人挖掘隐私遭受不便和心灵伤害的人,往往没有获得任何人的道歉。

在新法令下,法庭被赋予更多权力保护受网络假信息影响的受害者,如发出庭令要求刊登者停止发布有关不实陈述或发出更正通告、指示网络中介屏蔽内容等。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在法案二读时说,这一轮修订赋予了人民权利,使受害者能够“找回真相,重获尊严”,这一番话概括了法令修正的精神。

然而,即使有了新的法令,社交媒体上人们私自“执法”现象以及霸凌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人们应该了解到他们在法令下受保护的权利。防止骚扰专案法庭的设立,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同时审理刑事和民事案,免去受害者奔波于不同法庭的麻烦。法律的严密和执法的效率双管齐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治理层出不穷的骚扰罪行。

这项法令基本目的是发挥阻吓力,主要是防止人们滥用社交媒体的方便;法令的最大作用也在于提醒社会大众,须更加明智冷静地看待周围和网上所发生的任何“不平事”,不要过早地妄作判断,甚至扮演裁判和惩罚者的角色。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