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监管个人代步工具刻不容缓

至今在新加坡完成注册的电动踏板车就多达9万辆。(档案照)
至今在新加坡完成注册的电动踏板车就多达9万辆。(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个人代步工具发展迅速,至今在新加坡完成注册的电动踏板车就多达9万辆。个人代步工具让使用者在人行道上穿梭,快速地完成最后一里路的路程。这个相对便宜的交通工具,是科技民主化或普及化的体现。然而,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与路人争抢人行道,酿成不少意外事件。不少路人,尤其是年长人士,在使用人行道时战战兢兢,左顾右盼,唯恐遭个人代步工具撞倒。另一方面,涉及电动踏板车的火患频频发生,加剧了人们的忧虑。因此,政府是否应该限制或甚至禁止个人代步工具的使用,成为国人热烈讨论的课题。

前天,交通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在国会上表示,政府不打算禁止个人代步工具的使用。他指出,相对于汽车和电单车,个人代步工具提供便宜、方便又环保的出行选择,为新加坡实现减少用车的愿景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不过,政府将确保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能负起责任,安全地驾驶,并只在被允许的地方行驶。

蓝彬明宣布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在路人以及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些措施包括提前半年实施个人代步工具防火标准的要求,并将在15个市镇理事会管理范围内的组屋底层和组屋公共走廊禁止使用个人代步工具。此外,陆路交通管理局执法人员到了今年底将增至约200人,以加强取缔违例骑行行为。从长远而言,全岛的脚踏车道网络将从目前的440公里,延长到2025年的750公里,以减少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与路人争抢人行道的问题。

科技发展迅速,法规与监管往往落在科技的后头。此外,监管当局必须考虑多方的利益,加上基础建设需要时间,因此新措施的推行可能无法立竿见影,而个人代步工具的安全隐患还是会滞留一段时间。

目前,约有8万多辆个人代步工具不符合UL2272认证的安全要求。这些电动踏板车原本到了2021年1月就不能公开使用,但基于安全考虑,政府将这个期限提前到明年7月。尽管如此,有议员在国会表示担心,从现在到明年7月的一年期间,这些不符合标准的个人代步工具,还是会构成安全问题。同样的,全岛的脚踏车道网络扩建,需要时间。在这期间,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与路人争抢人行道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安全隐患的问题可能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阻碍了活跃通勤目标的进程。

从这个角度而言,个人代步工具的监管,刻不容缓。除了落实长期的规划,眼前的安全问题更应优先处理。

首先,不符合安全标准的8万多辆个人代步工具为数不小,这还不包括未注册的电动踏板车。监管当局或许可探讨与相关业界合作,加速个人代步工具更换的步伐。这包括协助业界加速引进合格的个人代步工具、制订优惠措施吸引使用者更换代步工具,以及鼓励送餐业者分担员工更换代步工具的经济负担。

其次,鉴于安全隐患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陆交局应继续展延颁发共用个人代步工具的经营执照。今年2月,陆交局收到14家公司申请共用个人代步工具的经营执照,但由于一系列个人代步工具的危险驾驶事件以及意外,它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进行研究,以确保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安全。这是正确的决定。目前,已注册的个人代步工具多达9万辆,在这个时候颁发共用个人代步工具经营执照,将对人行道构成更大的压力。较早前,共用脚踏车经营者留下的烂摊子,有了这个前车之鉴,监管当局在颁发共用个人代步工具执照时,应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行人道的容量加以调控。

第三,在个人代步工具的基础建设还未全面完工前,或许应探讨最后一里路出行的其他选择。保健促进局鼓励国人多步行,以促进身体健康。其实,新加坡大多数的地方有特设的人行道,非常适合步行。同时,政府也在组屋区增设不少有盖走道,国人不须在烈日下步行,而步行也符合绿色出行的目标。但要鼓励步行,就必须确保人行道的安全。

个人代步工具的安全隐患,需要时间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路人在使用人行道时无须再左顾右盼,对个人代步工具的接受度自然提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