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多管齐下强化母语学习

第八届母语学习论坛周六(8月24日)在新达新加坡会展中心举行。(陈渊庄摄)
第八届母语学习论坛周六(8月24日)在新达新加坡会展中心举行。(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社论 2019年8月26日

本地中小学的母语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长王乙康前天(8月24日)在母语学习论坛致辞时透露,从后年起,所有小学将提供母语辅助计划,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小三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华文。中学的华文教材在后年也将更新,增添诸如四大名著摘录、新谣、时事报道等内容,并借助科技学习,让母语更实用且有趣。

这些改善措施无疑值得欢迎。母语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如何维系乃至加强本地社会的母语水准,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这不仅攸关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更影响国民身份认同和向心力,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强化母语水准不能只是学校和教育部的责任,还必须是社会以及政府整体的义务。

母语辅助计划反映的是因材施教的精神,类似的辅助计划已经应用于其他科目,让能力较弱的学生能保持学习兴趣和进度;用在母语教学,应当能够让更多学生不至于放弃母语的学习。改进中学的母语教材,尤其是增加新的内容,能够让母语更贴近生活,并提高学生的本土身份意识;在世局纷扰的当下,这变得更为重要。

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性,让新加坡人具备了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尽管不能算是精通多语,但是对不同语言的基本认识,让国人的眼界比单语社会的人更为开阔,也对异族异文化更有包容心。但是,这个宝贵的社会和政治资产,却因为普遍的英语化趋势而急速流失,导致年轻一代逐渐丧失了多语能力。

吊诡的是,作为国际经贸的通用语,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助长了英语独大的正当性。然而,“美国优先”所反映的逆全球化现象,却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呈现白热化的中美博弈,从贸易扩散至科技、货币、金融、投资、国家安全等领域,更出现了所谓的“脱钩”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因素,迫使我们必须反思自身的处境,以及因应之道。

一旦世界经济分裂为不同的阵营,特别是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在经贸上分道扬镳,一贯扮演桥梁角色,依仗经济枢纽地位的新加坡,更加必须具备直接跟不同文化和经济体打交道的本事。通过掌握不同语言,以及由此衍生的异文化知识与包容异文化的心态,势必是新加坡今后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此外,逆全球化让强化本地母语水准的努力变得更为迫切。伴随逆全球化所崛起的民粹主义和排外情绪,对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的威胁有目共睹。这对多元种族和宗教并存的新加坡,尤其是长治久安的大敌。

单语化的趋势非但不适宜新加坡的多元性,更不利于不同族群之间建立真正的互信和尊重,并从中发展出立基于多元的共同身份认同。强化母语学习,巩固新加坡的多元性,反而能有效建立海纳百川的国族意识。

改进中学的母语教材,添加新谣、时事报道等内容,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国人的本土身份意识。诚如出席母语学习论坛的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所言,借由强化母语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文化意识,能够让国人具备理解全球发展大势,并跟世界不同的国家沟通的能力。

这显然不能只靠教育部一己之力,而必须动员全政府的力量。语言必须走出课室,进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持活力和创造力。

在公共空间提高母语的能见度,在包括路牌、指示牌、告示、宣传品;商场、机场和地铁站的广播中提高母语的使用率,也将有助于让各族子弟学以致用。通过耳濡目染巩固多语能力和对异文化的包容心态,将强化我国在新时代迎接挑战的实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