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建构循环经济新生态

国会上星期通过《可持续资源法案》,标志着新加坡在朝向零废弃的目标上,跨前一大步。(档案照)
国会上星期通过《可持续资源法案》,标志着新加坡在朝向零废弃的目标上,跨前一大步。(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国会上星期通过《可持续资源法案》,标志着新加坡在朝向零废弃的目标上,跨前一大步。

在新法案下,从2021年起,电子产品制造商或进口商必须承担电子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此外,从明年开始,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包装公司,必须向政府呈报所使用的包装种类与重量,以及如何实行再循环和减少包装的计划。另一方面,从2021年开始,可能产生大量食物垃圾的新建筑发展商,在呈上建筑蓝图时,必须腾出空间设立 食物垃圾处理系统,而从2024年起,产生大量厨余的工商业场所业主及营运者,必须仔细分类和妥善处理这些垃圾。

新法案针对电器用品、包装和食物垃圾三大垃圾源头,从上游制定监管框架。环境及水源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表示,新法案向制造商和进口商发出经济信号,让他们把产品或服务对环境构成的成本,纳入商业考量。它也鼓励创新和重新设计,不仅应采用较少材料,产品也应该有更长使用寿命和确保容易回收。

从上游着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供应者正视环保、再循环以及气候变化问题,是建构循环经济新生态重要的一环。但处于下游的消费者是否能全面配合,将决定环保工作或循环经济的成败。

最近几年来,随着政府的宣导以及气候极端变化的现实,国人普遍认同环保以及再循环的重要性。但如何将这个认同转换成行动,则还没有达到共识。

例如,对于使用塑料袋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国人的看法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民情联系组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国人倾向通过加强公共教育,来减少用后即丢塑料袋的使用,有两成支持收费,而只有一成认为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

要鼓励人们放弃或减少使用塑料袋,必须要有一个更符合经济效益以及更可行的替代方案,否则环保工作可能陷入误区而降低了人们的接受度。

在新加坡,人们从商店和超市带回的塑料袋并非全是用后即丢。许多家庭将要丢弃的垃圾装入塑料袋,包括湿的物品以及厨余。在高楼林立以及高温的新加坡,这个丢弃垃圾的方式既清洁又卫生,也很方便。因此,要减少塑料袋的需求,首先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替代品。

有环保人士建议使用可分解塑料袋取代用后即丢塑料袋,但是有专家表示,可分解塑料袋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碳耗量,并不比普通的塑料袋低。此外,可分解塑料是要埋在垃圾填埋场慢慢分解,但是在新加坡,垃圾一般上是先经过焚化处理。因此,可分解塑料并非是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环保人士也建议使用环保袋以及金属吸管,取代用后即丢塑料袋以及塑料吸管。不过,环保袋以及金属吸管的生产费用不仅比塑料贵了很多,而且生产过程所排放的碳量也不低。生产环保袋所造成的环境成本,相当于用后即丢塑料袋的40倍,也就是必须使用40次才合算。

尽管塑料的替代品存有极大的争议,但这不能抹杀政府以及环保组织在朝向零废弃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新加坡总体上是一个富裕社会,要达致“减量、重复使用和再循环”的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要将环保意识内化到国人心中。

因此,政府在现阶段不通过惩罚,而是通过宣导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这将能更有效地提高国人对环保政策的接受度。要建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生态,必须通过上下游以及供应与需求的配合,而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则必须有一个让人们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