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保住新加坡的双语优势

10月22日,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陈来福摄)
10月22日,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陈来福摄)

字体大小:

社论 2019年10月24日

我国总理李显龙在“讲华语运动”40周年的庆典上指出,“新加坡的双语优势正在相对减弱”。一方面是,世界各地的人为了把握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商机,正在积极学习华语;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每年针对小一新生的家长进行家庭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71%的华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讲英语。这个现象不只出现在本地的华族家庭,在家中使用英语的马来族和印度族家庭也明显增加了,现在,他们的情况和华族家庭不相上下。

讲华语运动推行了40年,因为客观因素的改变,我们的双语优势反而相对减弱,总理的话语重心长,一针见血地点出华族新加坡人的语言困境。

“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对我国领袖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为何华族年轻父母在家中放弃华语的因素,是由于同侪压力、互相攀比的心理或是缺乏自信,其中因素不一而足。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年轻一代父母尽管在双语家庭中长大,在学校时就算华文成绩不错,出了校门之后便逐渐疏远华文华语,工作场所用不上,日常使用的华语词汇也就越来越贫乏,可能造成他们在家庭中选择最感舒适的英语跟孩子沟通,孩子也因此对华语产生抗拒的心理,祖父母即使英语不灵光,为了跟孙儿沟通也得讲不标准的英语。孩子从小缺乏讲华语的家庭环境,也进一步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视华文学习为畏途。我们过去引以为豪的双语优势若继续往下滑,可能三五年时间,我们再也不敢自称什么双语优势了。

此外,在保留“新加坡特色的华语”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让它成为新加坡标准华语发展的障碍。

语言是因时因地而发展,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因此,新加坡的华语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反映多元社会国情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们把一些受方言影响而融入日常生活的错误词语当作本地特色的语言,如把“烫”说成“烧”等,只会为我们与外人的沟通增添障碍。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广泛流行,对标准用语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这不是我国面对的独特问题。其实,网络平台对提倡华语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智能手机上可以收到源源不绝的华文信息,增加使用者阅读华文的机会,但网络语言有其随意性,可能为华文华语程度不高的本地学生造成混淆。

“71%的华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讲英语”的最新数据,对我们也是一记警钟。华文媒体、华人社团组织和其他以华文华语为媒介的艺术文化团体,以及常年的讲华语运动,可以各司其职,为提倡华文华语尽一分力,但更大的助力还是必须来自政府。

讲华语运动眼前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对年轻一代而言,华语几乎是全面取代了方言,但华语的提升却碰到了一个瓶颈。现在正视这个问题,为时不晚。建立新加坡华语资料库的目的不应只是维护新加坡华语的特色,而也要推动新加坡华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华语作为日常语言的生命力,并让国人掌握有效的华语能力与中国崛起的时代接轨。推广华语必须坚持不懈,是因为我们得不断应对新的局势,这更是我国建立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工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