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反假信息法令“初试啼声”

字体大小:

新加坡政府日前援引反假信息法令,向做出虚假和具误导性陈述的新加坡前进党党员鲍耶,发出更正面簿贴文的指示。鲍耶也按指示在贴文中附上更正声明。

这是《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在上个月生效以来,有关部门第一次在法令下对发布假信息的个人发出“更正指示”。

财政部说,鲍耶的贴文明显包含虚假陈述,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网站Factually也在同天发声明,指贴文“包含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并列出三项更正和四项澄清。

反假信息法令和政府网站Factually双管齐下揭发假信息,也许将成为政府今后对付假信息的运作模式。在信息科技时代,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类信息,真真假假,不是个人容易分辨,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常会受到考验。有些人在个人网页上转发了一些耸人听闻的假信息并不自觉,不一定含有恶意。所以,如何判断散布假信息者的动机,成为了动用法律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反假信息法令生效不到两个月,尽管有关法令在立法过程中、国会内和媒体上有过详细的辩论,不少人还是知之不详。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日前在第11届星云真善美传播奖暨华人媒体论坛上重申,反假信息法令针对的是虚假、捏造的信息和事实扭曲,个人看法、批评、讽刺或讥讽性模仿,都不算是假信息。国人要完全适应反假信息法令的存在,自由地针砭时弊,议论政策,还得经过一段时间对实际案例的观察。

政府第一次援引法令,文告的语气温和,就事论事,没有因为事件中人物的政党背景而将事情政治化。鲍耶也认为自己只要是发表公正的评论,而不是胡乱指责就没事,有错的话也愿意配合更正,他并没有因为这个事件之后而噤声不语。

事件的缘由是鲍耶转发了一则有关连锁餐厅Salt Bae受债务困扰的文章,并称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数个海外投资失利,把有关投资决定归咎于政府。政府决定援引法令,意味着事件本身并非一般的指责,政府以适当的力度作出回应,当事人也没有提出上诉,而是给予配合,才不致演变成一场含政治性的争论。

根据法令,内阁部长有评断信息真假,然后发布指示要求更正或撤下信息的绝对权力。当事方若对指示有异议,可提出上诉。部长拥有决定的权力在法案的辩论阶段成了一个争论点,人们担心政府利用这个法令对付异议者或是压制言论自由,因而可能带来“寒蝉效应”。因此,上诉的管道必须保持方便通畅,上诉方只须支付200元就能入禀法庭挑战部长所发出的指示。

法令下的处罚并不轻,巨额的罚款和坐牢,足以发挥阻吓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政府每一次援引法令之前,都必须作出周密的轻重衡量。法令的初次动用,政府掌握执法的力度,从民间的反应来看,没有导致人们对“寒蝉效应”的担忧。如果政府下来援引这条法令时所采取的行动,会继续本着这样的原则,人们的担忧或许就能慢慢的消除。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