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国际社会须加强合作联手抗疫

作者认为,国际社会须加强合作联手抗疫。(图/pixabay)
作者认为,国际社会须加强合作联手抗疫。(图/pixabay)

字体大小:

社论 2020年3月17日

2019冠状病毒疾病去年底在中国武汉暴发以来,中国的遏制措施近日显然已取得成效,但病毒在中国以外迅速扩散和恶化,上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冠病疫情已在全球构成大流行,而欧洲成了大流行的“震中”。与欧亚大陆隔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美洲大陆,疫情也不断扩散,美国政府已经中断来往于欧美的班机。非洲有至少20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情况令人担忧,因为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体系薄弱,恐怕难以承受病毒肆虐。

全球化促成今天的贸易与人员高度自由流动,像欧洲《申根协议》让欧洲公民和入境游客自由在26个签约国自由流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免签证安排也方便人员往来,这为病毒的跨境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从2003年的沙斯到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到现在的冠病疫情,之所以能够迅速扩散,边境防疫管控宽松是主要原因;病毒入境后在社区快速传播,则与所属国家的准备不足有关。

中国在1月暴发疫情,世界其他国家应有充足时间认识病毒和做防疫准备,欧美国家的疫情却自3月初以来迅速恶化,它们显然有所疏忽或低估了病毒的烈性和传染力。西方领袖和媒体一再抨击病毒在中国肆虐是中国体制所致,这可能产生了一种错误印象以为病毒不会轻易在西方传播,或者过于自信以为西方体制具有先天的“免疫”能力。虽然有欧洲国家1月底开始出现确诊病例,2月初开始禁止中国人入境,但直到两个星期前,许多国家的机场还没开始检测入境旅客的体温,也没要求留下联系方式,这无疑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和提高了追踪难度。

在欧洲以外,个别国家因为初期对病毒所知有限,而无法切实做到有效检测或隔离观察,例如钻石公主号游轮部分旅客在船上隔离期间出现交叉感染;威士特丹号游轮旅客在柬埔寨登陆后的检测均呈阴性反应,但有人到了第三国后变成确诊病例。一些国家可能碍于医疗资源不足或不愿牺牲个人自由权利,无法面对疫情可能已出现社区传播的事实,坚持不检测疑似病例、不承认疫情,直到政府首脑、内阁部长、官员、议员、娱乐圈和体坛明星等染病才知道严重性。

疫情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迅速扩散,欧洲多国已采取封城锁国措施,希望阻断病毒去路。英国则独辟蹊径,希望在未来几个月让约七成人口染病,使得大部分人口对冠病病毒拥有免疫力,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群体免疫向来是国民疫苗注射计划的目标,英国政府有意让大部分人口感染冠病病毒来实现群体免疫,实属首创,也是一场豪赌。尽管英国政府在科学舆论压力下似乎改口,但它打算让70岁以上老人长时间隔离,显示它确实不在乎让70岁以下人口染病。这意味着英国最终可能会有多达4700万人染病,有近百万人可能病死,这被一些人批评是典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英国政府这么做的一个说法,是可以拉平疫情顶峰曲线,让医疗体系腾出资源治疗重症病患。然而,不对病毒实行有效遏制,会把疫期拖长,对于那些已经控制住疫情或疫情后发的国家来说,英国人会不受欢迎。他们可能把病毒带到其他地区如非洲和南美洲国家,使得疫情一波接一波,无法阻断。这也肯定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

我国目前也在尽可能控制疫情顶峰,我们在关卡防堵,也尽力找出所有病患,阻断病毒在社区大规模传播,并尽可能确保任何时候有足够隔离病床接治病患。新加坡是小国,经过沙斯的教训,政府对防控瘟疫的准备相对充足,现阶段,我们的策略与英国的群体免疫大有不同。

病毒传播不分肤色和政治体制,各国不能独善其身。在这非常时期,类似谁才是病毒起源地的相互指责于事无补;相反,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像日本援助中国、中国援助意大利和伊朗的例子。各国封关自守之余,还须通力合作,包括共享知识和技术,还要同一时间一起抗疫,才有可能同时打败病毒,否则病毒很可能周期性在不同地区此起彼伏。全球化是病毒迅速传播的渠道,我们还须以全球化合作把它击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