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外交挑战加剧

除了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中国在改变“韬光养晦”的改革开放外交方针之后,所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也引起国际民意的恶感和担忧。图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路透社)
除了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中国在改变“韬光养晦”的改革开放外交方针之后,所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也引起国际民意的恶感和担忧。图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路透社)

字体大小:

2020年10月9日

随着中国崛起,其所面对的外部挑战日益复杂。除了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中国在改变“韬光养晦”的改革开放外交方针之后,所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也引起国际民意的恶感和担忧。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恐怕比美国试图拉拢国际社会遏制中国的努力,更能够说明中国外交陷入困局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0月6日抵达东京,成为日本新首相菅义伟就任后第一个接见的外宾。蓬佩奥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参加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所建立的非正式战略论坛“四方安全对话”。这个被称为“亚洲小北约”的战略平台,加上美国所主催的“印太战略”,被视为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之一。

蓬佩奥在会见菅义伟后,除了重申要深化美日军事同盟,更共同表达了维护印度太平洋的自由与开放的重要性,强调与会四国能够成为推动和扩大“印太战略”的主要动力。蓬佩奥直接表示,有意打造一个“对抗中国共产党的安全保障网”,并宣示不会坐视台湾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驻日大使馆批评蓬佩奥的说法是冷战思维。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疫情阴影下亲自出席这个论坛,凸显了重视的程度。自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印度太平洋”这一概念,随后被美国确立为印太战略后,新德里对它的态度一直保持暧昧。然而,随着印度指控中国侵犯其边境,两国军队在洞朗和加勒万河谷地区相继发生冲突,导致双方各有士兵伤亡后,印度的对华立场开始趋于强硬。

除了周边战略形势趋紧,中国传统上拉拢欧洲国家来平衡美国压力的做法,最近也开始失灵。就在蓬佩奥抵达东京的同一天,德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表声明,批评中国侵害新疆维吾尔人的人权,以及对北京限制香港人的自由表示严重关切。声明获得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澳洲等39个主要国家的支持。

德国在西方国家当中立场一向来较为亲华,中国庞大的市场是德国工业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但是,中国在冠病疫情暴发后变本加厉的“战狼外交”表现,以及香港国安法、被西方形容为集中营的新疆维吾尔人再教育营等人权课题,均迫使即将告别“默克尔时代”的德国调整对华立场。

此前于9月14日举行的线上中欧峰会,东道主德国决定把三天会议削减为一天,原本欧盟27国领导人只剩下德国总理默尔克、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代表出席。欧盟在会议上不仅公开强调,欧盟不会在贸易上继续被中国利用,还在维吾尔人及香港等问题上发难。

世界主要国家对华态度的逆转,跟各国对华民意的恶化同步。著名民调中心皮尤针对1万4000多人的最新调查发现,14个主要是欧美与亚洲的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恶感全面上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点。分析指出,这与中国在冠病疫情暴发时的透明度,以及事后的各种表现有关。民意的逆转,自然表现在各国政府的对华立场上。

无独有偶,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早前发布的《东南亚态势:2020》调查报告指出,虽然东南亚国家人民普遍认为,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于过去一年显著扩大,甚至觉得中国如今在区域政治与战略的影响力已超越美国,但多达85%的人也因此感到深层的不安与担忧。尽管东南亚国家均避免在美中对抗时公开选边站,这一民意倾向无疑也值得中国关注。

上述皮尤所调查的14国,都是中国获取资本和新技术的源头,也是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冠病疫情所导致的经贸萎缩,加上中国国际形象的恶化,相信也是北京转而强调经济“内循环”的动机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倚重的外部有利环境急剧恶化,必然影响中国今后的发展走势。美国升高对华遏制,恐怕并非中国唯一的外交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