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公民社会解决邻里二手烟问题

在家里吸烟造成邻居吸入二手烟的问题,近日在国会和民间引起议论。(档案照片)
在家里吸烟造成邻居吸入二手烟的问题,近日在国会和民间引起议论。(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在家里吸烟造成邻居吸入二手烟的问题,近日在国会和民间引起议论。由于冠病疫情导致很多人居家办公,烟客在家里或走廊吸烟的情况增多,烟味传到楼上楼下或隔壁邻居家,使得一些不吸烟的居民倍感困扰。一些人主动跟吸烟邻居交涉,有的说服邻居到组屋底层更远处抽烟,有的不成功只好报警或向国会议员求助,有的则投函《联合早报·交流站》呼吁政府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义顺集选区国会议员黄国光10月5日在国会提出休会动议,呼吁政府立法禁止人们在住家窗边或阳台吸烟。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回应说,倘若立法,执法具有一定困难,也违反居民的隐私权。

对于邻里二手烟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几个情况和趋势。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社会对各种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开放,人们对于个人权益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对于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不再隐忍,所以组屋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二手烟、噪音、高楼抛物、在家裸露等越来越受关注。另一方面,人们要求立法禁止在家吸烟,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禁烟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之一。禁烟政策不断扩大和取得成效,人们对吸烟问题的批判普遍越来越强烈,对二手烟的忍受度也在下降。

由于社会对吸烟问题的共识越来越强烈,因此烟客面临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过去在家吸烟也许只须看家庭成员的脸色,如今也会影响睦邻关系。这么一来,吸烟者须对自己的吸烟行为有更强的自觉和切实负起责任,包括要意识到自己吸烟会对谁造成困扰、到哪里吸烟可以减少这种困扰等。

在家里吸烟任由二手烟飘到邻居家中,与高楼抛物、邻里噪音的情况是一样的,也就是在家里的行为不应该影响到邻居。高楼抛物会对楼下行人造成人身安全威胁,深夜在家运动、喧哗、唱卡拉OK等会吵到邻居;同样的,在家里吸烟,二手烟传到邻居家,也会造成困扰,长期下来甚至造成健康威胁。

基于安全和扰邻的考量,我们已经制定法律禁止高楼抛物和制止过分的邻里噪音行为,所以一些不吸烟的国人希望也能立法禁止烟客在家吸烟。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一旦立法这么做,执法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吸烟不像高楼抛物或深夜在家开派对,烟基本上很难搜证,嗅到烟味也未必能证明有人在家吸烟。一旦立法,每当有人嗅到烟味就报警,执法人员必须随传随到上门搜证,这是浪费人力物力的做法。

目前,当局使用电眼缉拿高楼抛物的违法者,但若要对吸烟行为搜证,可能要对家家户户进行摄像监督和烟雾侦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吸烟者,也包括不吸烟者。

这种科技监督基本上有违隐私权,支持立法者是否准备为此长期牺牲个人隐私?尤有甚者,如果为了控制邻里二手烟问题,让公权力介入住家这个最后的私权利空间,是不是在邀请公权力无限膨胀?

一种成效较慢、需要更多时间的办法是,各方加强努力鼓励烟客戒烟。长期下来,吸烟的人减少了,在家吸烟的情况自然减少,邻里二手烟问题也会缓解。从建立包容性公民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邻居之间以善意、圆融和开诚布公的方式解决问题。唯有加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包容性,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才能长期有效地应对组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吸烟、噪音等。

以我们的国情来说,立法的确是一种快速有效塑造社会行为的办法,例如立法禁止电动踏板车使用人行道,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这种效果的出现,有赖于执法的有效性和长期形成的守法精神,缺一不可。长期以来,国人也习惯以法律塑造社会行为。不过,立法禁止家里吸烟存在执法难度,法律有效性存疑。当然,以效率著称的政府肯定可以找到执法或执行政策的办法。问题是,这种执法最终可能使得公权力更大幅度地介入私权利,人们更依赖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这个局面将与许多人希望我国的民间社会更成熟,社会更优雅的愿望背道而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