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让学生应变能力更上层楼

(Unsplash/Baim Hanif)
(Unsplash/Baim Hanif)

字体大小:

新加坡中学生的国际化素养(Global Competency),即对全球课题的掌握、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27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排名第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8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调查发现,新加坡学生的科学、数学和阅读测试成绩排名第二,但在首次推出的国际化素养项目则高居榜首。调查也发现,本地学生在评估自己面对某些陌生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却显得信心不足。

报告显示,46%的本地学生在国际化素养方面,达到最高的第四和五能力等级,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与地区的平均比率(14%)。这显示本地学生在分析不同观点、区分有偏见和中肯的信息来源,及评估不同状况等方面的能力相当高。以认知测试来说,新加坡学生的积分为576分,第二名的加拿大为554分;经合组织平均分为474分。

尤其突出的是,本地经济阶层最低25%的学生表现不俗。他们在认知测试的积分为522分,尽管同本地经济阶层最高25%学生的表现(628分)有一段差距,但比其他参与国家和地区最高25%经济阶层学生的表现(511分)还更高。这显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让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获得必要的技能,有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向上流动的潜力。

新加坡学生的国际化素养高,或许跟新加坡作为多元社会的环境有关。孩子从小在日常生活和学校里,便因为有大量机会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胞,而培养了跨文化沟通的敏感度与能力。此外,政府大量投资教育,包括一些学校的海外浸濡计划,让学生在其他国家学习和体验生活,以及家庭普遍重视教育,有能力的甚至从小便带孩子出国旅行,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国际观。这跟其他发达城市仅仅作为国际都会,却未必具有新加坡这样的特殊环境和条件,自然更胜一筹。

本地学生懂得与不同文化的人清楚地沟通。例如,92%在与他人沟通时如果碰到语言障碍,会采取其他应对方法,如改以手势或书写等方法来沟通,这比88%经合组织平均比率来得高。碰到语言不通的情况,超过九成的本地学生也会通过仔细观察、聆听,尝试了解对方的观点,比超过八成的经合组织平均来得略高。这些能力,并非单纯来自正规教育,而更多来自生活经验。

新加坡学生对于全球课题的关注,表现优异的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方面。85%自认有能力解释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高于63%的经合组织平均。然而,对于国际难民问题、男女不平等现象,及部分环球经济相关课题等,本地学生的表现都略低于经合组织平均。反过来看,这或许意味着这些课题在本地并不存在或不严重,因而也较少获得关注。

值得留意的是,本地学生自认在碰到不寻常的状况或在高压情况下,仍然可以随机应变的比率,比经合组织平均略低。这组数据来自学生的自我评估,而非他们实际所展现的应变能力。从积极处看,这反映他们有自知之明;从消极处看,这或许显示本地稳定安逸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缺少锻炼这方面能力的机会;加上所谓的“怕输”文化对失败的偏见,可能也妨碍了学生冒险犯错的勇气。

随着人类迈入工业4.0的智能科技时代,以及大国博弈削弱我们所熟悉的国际和平格局,未来方方面面的挑战恐怕将更为艰巨,国人的应变能力因而更显得关键。这一调查所揭露的情况,恰好提供我们对症下药的机会,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改进,或者在社会价值观的重塑,都必须着眼未来,未雨绸缪。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