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工人党自我更新的意义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左二)与主席林瑞莲(右一)在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中顺利蝉联。他们在长达三小时的干部大会结束后,与佘雪玲(左一)和蔡庆威(右二)一同接受媒体访问。(档案照片)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左二)与主席林瑞莲(右一)在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中顺利蝉联。他们在长达三小时的干部大会结束后,与佘雪玲(左一)和蔡庆威(右二)一同接受媒体访问。(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工人党上周末举行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44岁的毕丹星和55岁的林瑞莲分别蝉联秘书长和主席;退居二线的前党魁刘程强(64岁)继续留任由14人所组成的中委会。多名新秀获选进入中委会,包括四名盛港集选区议员,以及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佘雪玲(34岁),让新一届中委的平均年龄,从51岁拉低至45岁,展现年轻化的活力和自我更新的景象。工人党的前景,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一部分,值得所有国人关注。

林瑞莲蝉联党主席和刘程强留任中委,显示工人党在大量引入新血之际,仍然重视政治经验的传承。这一做法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确保政党能行稳致远的良方。

作为国会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就在于摆脱了本地其他反对党的罩门——党魁的个人魅力决定了政党的形象。这种系全党于一人的架构,容易导致难以持久的“一人党”现象,让政党无法吸引人才来壮大发展。

本地反对党的这种弊端,使得中间选民长期缺乏真正的选择。对于任何民主政体而言,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状态。

虽然新加坡至今仍然相对幸运,行动党在自我更新和良治善政方面还是获得国人的肯定,可是自2011年“分水岭”大选以来的发展表明,选民一方面希望行动党继续执政,另一方面却要求在国会有更多的监督制衡。工人党承担了这一角色,就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推进党务,以不负国人的期待。

毕丹星受委并接受国会反对党领袖一职,显示工人党已经发展成为广义的政治体制的一分子。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证明了累积优势的道理,使得强者越强,富者越富。同理,工人党的发展壮大,对本地其他反对党有着警醒作用。

在选举的市场里,如果其他政党无法摆脱“一人党”的魔咒,尽早脱颖而出,就会被越来越具备“市场优势”的工人党所排挤,最终失去立锥之地。如果它们能奋起直追,对于选民而言,也未尝不是多了一个选项。

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执政党。行动党半个世纪来的执政绩效和党内自我更新,让它保持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政治活力。尽管国人期望它能够延续这种能力,却没有人可以保证党内会始终保持其使命感。

工人党的存在和壮大,以及在每届大选所发起的挑战,正好为行动党提供了必要的外在动力,敦促它战战兢兢,不忘初心,努力争取国人的信任和支持。简言之,工人党的自我更新,间接促成了行动党的励精图治。对于全体新加坡人,这显然是双赢的局面。

纵观历史,花无百日红是个普遍的现象。世界上没有万年的执政党,行动党也莫能例外。这可能是由于行动党内部病变腐败了,而失去了支持,抑或是工人党或异军突起的另一个反对党表现优异,获得了更多选民的青睐。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前者出现。无论如何,工人党自我更新的另一层意义,就在于为全体国人扮演政治备胎的角色,一旦半途抛锚,至少还能换上新轮子继续前进。

当下的政治格局,犹如日本剑道场的对弈,朝野双方挥舞着竹剑,不断朝对方的破绽发起攻击。作为裁判,国人必须秉持公平原则,把对执政党的严格高标准也用在工人党身上,不能因为同情弱势而有所纵容。毕竟,万一必须换备胎的情况出现,没有人希望看到一个未能胜任的政党接过驾驶盘。

当然,工人党能否从一把只让对手疼痛的竹剑,变身为国人临危堪用的锋利武士刀,就全看其自身保持焕发活力的本事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