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普及脚踏车须更好规范骑车行为

脚踏车普及也让公路、公园连道、人行道等越来越多人车摩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档案照)
脚踏车普及也让公路、公园连道、人行道等越来越多人车摩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档案照)

字体大小:

2021年1月22日

脚踏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显示当局提倡“走、骑、搭”出行方式取得成果,也对我国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提供助力。然而,脚踏车普及也让公路、公园连道、人行道等越来越多人车摩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日前,一名八岁女童在人行道被脚踏车撞上,脚踏车手把碰撞女童的眼镜,碎裂的镜片插入她的眼睛;18岁的骑士已被捕。去年12月,一名芬兰籍脚踏车骑士在芽笼撞倒行人,行人伤重而死,骑士被判坐牢。法官下判时指出,虽然脚踏车骑士通常只会专注于前方,但这不表示骑士就能不顾及其他公路使用者,尤其是行人。脚踏车骑士在公路被撞的意外也时有发生。去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国内游蔚然成风,也带动了“骑友圈”的兴起,每逢周末路上不难看到二三十人成群结队环岛骑车,当中少数害群之马有阻碍交通、向其他司机比不雅手势等路霸行径。

随着社会越来越富裕,骑脚踏车作为一种健身和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国人欢迎和喜爱;减碳和环保意识的强化,也使得脚踏车成了人们放弃开车后的通勤工具选择之一。交通部兼卫生部前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2018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地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脚踏车,约12万5000人以脚踏车日常代步。可以估计,如今拥有脚踏车和骑车的人应该更多了。

骑车大受欢迎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然而,电动个人代步工具普及曾带来安全挑战,脚踏车也是如此。前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2019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299人因涉及个人代步工具意外而受伤,须到医院接受治疗,当中包括259名个人代步工具用户,以及八名行人。考虑到一些轻伤者没有报案,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关于脚踏车与行人、车辆的摩擦,日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联合早报·交流站》有读者来函指出,一些骑士在公路骑车,成为车流的一部分,但红灯亮起却不跟其他车辆一样停车,而是改为使用行人过道,成为行人的一部分;这么一来,脚踏车形同法外的交通工具,也对车辆和行人构成安全威胁。

有人认为,应禁止人们在人行道骑车;有的则认为脚踏车不缴路税和没有保险,应禁止骑上公路。脚踏车作为一种最普遍和最节能的代步工具,不可能一禁了之。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脚踏车普及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脚踏车的使用必须受到更好的规范和管制,执法工作和公共教育有待加强。

目前,脚踏车无须登记挂牌照,执法人员难以有效执法,公众也无法举报,要如何加强执法工作仍须从长计议。另外,公园连道和人行道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和执法责任有必要厘清。例如,现行的交通规则是否适用于公园连道、公园连道是否有另一套条例、公园连道条例与公路规则的原则和设计是否相同等等。比方说,一些公园连道两边漆上红线,显然并不符合交通规则。

要有安全的人行道和公路,就须有文明和负责任的行人与骑士。骑士若要骑上公路,至少应当学习交通规则,否则只要极少数骑士不遵守交通规则,就足以构成隐患。我们有许多交通规则、条例、行人行为准则等,但除了有驾照的人学习过并通过了考试,多数人对于这些条例、准则不甚了解。这些守则制定了,就应当加强宣导,让人们认识它。例如,当局可发动基层组织,在邻里的人行道、公园连道等展开宣导工作;当局也可尝试把“骑友圈”的参与者组织起来,鼓励他们自我监督,减少自私、鲁莽,可能危及自己与他人的行径。

优雅的驾驶及骑车行为,应该是大车让小车、脚踏车让行人、高速的顾及慢速的。要培养这样的路权观念和安全意识需要时间,最有效办法是通过公共教育。此外,随着“走、骑、搭”的迅速普及,厘清条规和加强执法工作也同样刻不容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