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年轻人对工作态度改观背后

新加坡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出现明显改变,在2002年认为工作占据重要位置的人占了90.8%,如今却降至82.6%。(档案照片)
新加坡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出现明显改变,在2002年认为工作占据重要位置的人占了90.8%,如今却降至82.6%。(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2021年2月9日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就国人价值观转变的调查显示,新加坡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出现明显改变,在2002年认为工作占据重要位置的人占了90.8%,如今却降至82.6%。近四成的国人不会为了工作而牺牲自由时间;但也有近八成赞同“不工作人会变懒”。与此同时,家庭生活在国人心目中依然保持核心地位,认为家庭在生命中占重要位置的人多达92.1%。

由于两组调查数据相隔近20年,所以相信这一价值观转变,反映了年轻一代国人跟上一辈的差异。一些分析者因此感到担忧,认为代际鸿沟或在未来更为突出。其实这恐怕是多虑了。所谓的代际鸿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时代的改变意味着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皆有不同,表现在价值观的取舍上自然就会不一样。如果情况相反,可能才真正值得关注。

年轻国人不再如同长辈那般重视工作,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出生及成长于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物质相对匮乏,前景也充满变数;要维持基本生计,自然必须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牺牲个人自由时间乃至家庭幸福,对那一代人而言恐怕都是必要的代价。也多亏了上一代人的付出,新加坡才能够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新一代国人出生和成长于太平盛世,国家基本克服了生存的挑战,解决了民生所需,国民生活水准显著提升,个人相应地也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工作不必然继续占据生命里的核心位置。但就此断言年轻国人的工作伦理不如上一代,恐怕也不尽公允。毕竟调查发现,还有超过八成的国人仍然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而且几乎同样多的人赞同“不工作人会变懒”。

更多年轻人不再那么重视工作的背后,可能还有另一种值得探讨的可能性。除了生活条件比上一代优越,年轻国人也面对前景不明朗的困惑。智能科技一日千里和日益普及,颠覆了众多行业生态,甚至直接消灭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除了职场“无人化”的威胁,还没有被淘汰的工作,前途仍在未卜之中。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很难让人继续把工作奉为生命的中心。

此外,代际财富的不均,以及相伴的社会流动性的减弱,恐怕也打击了年轻人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跟上一代人相比,如今的年轻人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致富,似乎越来越困难。靠四肢赚钱比不上靠脑力,靠脑力又比不上人家钱赚钱的“竞争法则”,让不少年轻人气馁;社会上各种“拼爹”的故事,显示阶层固化的趋势有所强化。年轻人对未来是否还充满信心,或许比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只要工作伦理保持健康,年轻国人不再为了工作牺牲自我,当中未必就没有积极意义。放弃对工薪生活的追求,可能也意味着投身新的天地,或许从事创意活动,发明新点子、新事物,又或者献身公益事业,如关怀弱势和保育环境。大家各有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各有各的精彩,总好过千万人挤向同一座独木桥。如同国家、社会、机构、家庭不能停滞不前,必须精益求精一样,个人也不应墨守成规。活出跟上一代不一样的人生意义,就是一种进步。

当然,年轻人代表未来的希望。唯有他们对未来有念想,社会才会有更上层楼的可能。如何把握年轻国人价值观的改变,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命里的其他面向,必须是社会应当关注的课题。让人欣慰的是,调查确认了绝大多数的国人,包括年轻一代,还是重视家庭生活。只要这一社会根基保持坚固,未来还是让人乐观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