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教育发展与族群权益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教育部日前宣布,自明、后年起,将在官办小学四、五、六年级的马来文课程推行“爪夷文书法”,一时引起非马来人社会的哗然。


爪夷文是一种相似于阿拉伯文的字体,严格上来说不是一种语文,而是其字体可用来书写马来文、阿拉伯文等,尤其是在马来文尚未罗马字体化的年代,常以爪夷文字体来书写。新马一带一些较早期的广告、商号等,依然以爪夷文书写。不过,当代马来文已绝少以爪夷文来书写,而是规范地使用罗马字体。所谓的爪夷文书法,是一种以爪夷文来书写《可兰经》经文,展现艺术美感的书法,也算是本区域穆斯林文化的一种体现。


因为历史和社会有多元文化的原因,马国教育体制是一种多源流(multi-stream)的组合。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就读的政府学校,主要分为国民小学与国民型小学。国民小学完全由教育部管理,除了英文课与部分少数族裔(华族和印度族)学生达到一定比率,可要求上母语课之外,其他所有科目皆以马来语教学。国民型小学,尤其是华小,则由华人社会出资出力修建硬体设施(如校舍等),而政府支付薪金予教职员工,课程设置与国民小学相似,但除了英语课与马来语课,皆以华语教学。民办小学则有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等,课程内容有些根据外国教育体制,但也须得到教育部批准。至于主要是穆斯林学生就读的宗教学校,官办与民办的皆有。这是马国各族多年来就教育文化所达至的一种妥协办法。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