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多元主义的百姓点灯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

多元主义意识形态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其自以为进步的傲慢心态,而毫无自知之明地欲抹平其他价值体系的差异。

四名带着配枪、警棍和防爆喷雾器的法国白人男警察,居高临下地包围一名身穿布基尼(burkini)泳衣,躺在沙滩休息的中东裔女性的新闻照片,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一名网友评论说:“让它慢慢地促使你思索吧。带着枪的男人逼迫女人脱衣,而且背后有法律撑腰。”

事发地点为法国尼斯著名的海滩步行道英国人街(Promenade des Anglais)一带的沙滩。7月14日“巴士底日”的法国国庆当晚,一名受极端伊斯兰教义影响、自我激进化的中东裔法国人,驾驶一辆19吨大卡车展开恐怖袭击,冲撞街上欢度国庆的游人,导致84死307人伤。凶手最终被警察击毙。

尼斯当局随即以避免造成民众不安为由,悄悄通过禁令,禁止女性穆斯林在海滩穿着包裹全身的布基尼,还指穿着布基尼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象征”。至今已经有约30个沿岸法国城镇颁布了类似的禁令。英国《独立报》引述法新社说,这名被迫脱掉布基尼的36岁女性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前担任空服员,已经是第三代法国公民。

她对法新社说,警察对她开罚单,理由是她的穿着“伤风败俗且亵渎世俗主义”。原本拒绝服从的她表示,警察随即手握防暴喷雾器,蠢蠢欲动,迫使她无奈就范。一名目击过程的法国女记者形容,当时在周边做日光浴的一些白种法国人对她咆哮“滚回老家!”还欢呼警察的执法。被迫脱掉布基尼的妇女的年幼女儿,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吓得放声大哭。

《独立报》报道,有法国人权组织曾入禀尼斯地方法院挑战禁令,却遭驳回。尽管法国最高行政法庭在8月26日以“违反信仰自由及个人自由”为由,裁决暂停实施“布基尼”泳装的禁令,包括尼斯在内的一些城镇,却表示会继续对穿布基尼的女性开罚单。

这则新闻的荒谬性显而易见。包裹女性全身的“布基尼”竟然变成伤风害俗,而周边袒胸露背穿比基尼的女人,才是尊重世俗主义道德的行为。巴士底日纪念的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大革命高举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后来成为现代法国的国家格言,也形成了近代多元主义的价值基础。出于恐惧和无知而禁止布基尼,其时代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当代的多元主义意识形态标榜对他者的尊重和包容,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和平共存;其隐含的意思,也包括认可所有文明价值的平等地位,因而对任何价值均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反对批判和歧视。这种貌似世界大同的理想,无疑有吸引人之处,但也不乏其内在的矛盾,甚至欲把多元主义定于一尊的极权霸道逻辑。

尼斯海滩的布基尼事件只是反映多元主义缺陷的一个面向。全球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在欧洲大城市展开攻击,加上涌向欧洲的百万中东难民,让许多欧洲民众草木皆兵。这种集体心理恐慌并不难理解,也值得同情。可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面对现实挑战时,就如此轻易地自我颠覆,展现自我矛盾的反应,对布基尼非但毫无多元主义的包容心,还视为导致公众不安的威胁而蛮横打压禁止,其理念的可行性和信誉,早已经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多元主义意识形态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其自以为进步的傲慢心态,而毫无自知之明地欲抹平其他价值体系的差异。对于身处多元种族、语言、宗教信仰的现实环境,故而必须强调多元主义,避免社会断层激化的新加坡,意识到多元主义内在的盲点,且警惕其潜在的霸权心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反映多元主义只许州官放火的霸权心态的典型例子,莫过于不时冒出的要求改革特选中学的意见。反对特选中学者的理由,不外是特选中学强调华文学习,有违新加坡多元文化的价值。他们也认为,特选中学缺乏华族以外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环境。虽然一些为了学习好华文的非华族子弟也就读特选中学,改革意见要求特选中学同时开办马来文和淡米尔文课程,让学校环境“多元化”。

这就好比要求废除男校、女校、天主教学校、回教学校,甚至大家挤破头想进入的“名校”,把所有学校都变成一模一样的“多元化”,到头来反而形成多元定于一尊的吊诡现象。多元主义者视而不见的真相,就是这些各有特色的学校所构成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体现多元的不同价值。

多元主义的连体婴——平权主义——同样加剧了其欲“一统江湖”的霸道心态。在教育领域之外,这套意识形态在商业领域会抱怨上市公司董事会缺乏女性董事,或者女性董事比例太低;在政治领域则抱怨国会和内阁缺乏女性或者社会少数群体代表,好像把它们“多元”了,就能实现大同世界一般。殊不知,这种要求所隐含的内在不公平,其实正在于其违背了唯才是举的公正原则。无论是担任公司董事、国会议员或内阁部长,专业能力、素养与表现,显然比出身背景更应当作为决定因素。

如同禁止布基尼在海滩出现一样,多元主义已经把诸多不符合其品味的社会符号和现象视为异端,结果让自身陷入一种只注重形式,却抽空了内在价值的虚无状态。这种自我颠覆的多元主义,恐怕才是新加坡维护多元社会和谐及凝聚力的大敌。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yapp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