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南洋幽芳

字体大小:

一瓢饮

现在流行“女神”一词,说的是那些有才有貌有成就有修养有节制的女士,譬如说,电影界的原节子,文学界的林徽因。女神与年龄无关。就本地而言,刘培芳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堪称女神,她是南洋的一帘幽芳。

我偶尔会“混迹”师母淡莹、张曦娜、刘培芳、孙爱玲等前辈女作家的餐聚,多多少少领略了刘老师的风采,也从一侧旁观到她的品格。或许因为她见过各种大场面(包括她战地记者的经历),凡事于她真的都是云淡风轻了。最近她遇到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饭桌上,她也就“我真的很气唉”之类说说而已,随后就忘,不会动真格去计较去投诉去弄个你错我对黑白分明。她没有看不开、放不下的事。

刘老师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文学创作到新闻报道,作品不计其数,我心里嘀咕她即使没有几十本书,至少也出过七八本吧?后来才知除了刚面世的《当柿子遇上提拉米苏》,她之前也就出版过两本书。刘培芳老师从不刻意“经营”自己,名啊利啊这些,她是无动于衷的,她有自己的节拍,别人打不乱她。

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这话不假。记者的见识与阅历,加上她婉约内敛的个性,使得她的文章刚柔相济,既有对花鸟树木的细腻感悟,也有对社会问题的犀利剖析;既有对当下生活的描述,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关注。文学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有责任的人,但这个责任又不是存心加在自己身上的,用她的话说,就是“人生无需太沉重”,她以举重若轻的心态欢度退休生涯。我在台北的剧场,看见她和先生黄世荣一起特地飞来看昆曲《玉簪记》;我邀约她在一家冰淇淋小店谈出版之事,她毫无顾忌,一球一球,吃得开心,“发胖?那是别人的事!”生活对于她来说,就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这里面透着智慧、经历、运气,她都具备了。老天是眷顾她的,你也能看到她的知足与感恩。

刘老师当年的美丽气质,一直存在于“传说”中。两个星期前,我鼓足勇气,当面向她求证传说的真假——那个时候,刘培芳披着白色的长围巾,开着一辆红色跑车,飞驰于南洋大学校园,所有男生都hold不住了,女生则羡慕嫉妒恨。刘老师听后大笑,她说:“开跑车是真的,但不是红色,我还是低调的,颜色比较深暗。”我打趣道:“那个年代,开跑车,怎么低调也招惹人啊,再说,想到跑车,跳出的第一个颜色就是红色,所以,别人的传说基本正确。”她又澄清,学生时代买不起跑车,开跑车是她在报馆当记者后,可能因为去南大采访,被学生看见了。提起这段往事,刘老师还是甜蜜的,大概唤起她不少美好回忆,她甚至补充说:“我那辆跑车,前面的两个灯会开会收,很好玩。”我猜测,那一刻,刘老师记忆的闸门也是“一开一收”的,微微有些波澜吧!

上个星期天下午,她的新书《当柿子遇上提拉米苏》在国家图书馆发布,本地文学界、新闻界的“半壁江山”都搬了过来,可见刘老师人缘之好。令我惊讶的是,这是她第一次举办新书发布会,这个“第一次”延后了几十年,也蕴藏了、重叠了很多“时间”,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如同经历了一场刘培芳的“文学穿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