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筱佩:躲猫猫

字体大小:

天南地北

讲起“躲猫猫”就会想起儿时的玩伴,想起彼此藏身的地方。童年,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玩耍的地盘。预备好了吗?我们在这里再玩一次。

义哥、果姐姐、小午和阿弟,每逢星期三下午都会到果姐姐的家玩“躲猫猫”。惯例性的,大家先来个剪刀、石头、布。记得还有个鸟的,就是五根手指合一起,那时候布就成了水。鸟喝水。印象深刻是因为小午不喜欢出剪刀。姨婆老是为了剪刀骂他,因为他总是把裁缝刀拿去剪报纸,过后就不能用来剪布了。大伙儿玩久了,都猜到谁会伸出什么,只不过轮流输罢了。

义哥和果姐姐比较年长,所以都特别让着些小的,靠着墻壁紧闭双眼,从一数到二十,再假装找不到。小午比较皮,总会在倒数时候,偶尔单眼睁开几秒。这就是当时所谓的“玩臭”。

阿弟才5岁,最小也是最傻的。第一次玩的时候,他躲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整个人蹲在碗柜旁,闭上眼用手捂着头。小午看到他时,傻了眼说:“你做么蹲在这里?鬼才看不到!你不要跟人讲和我们玩过。”说着,背后已经有两个人在地上滚着笑。阿弟松开手抬起头,也笑了,还流下了口水。

读中学那时候,已经不流行“躲猫猫”,我们比较喜欢“出猫”。这是不用教的,是自学的,而且朋友间要团结同心。话说,初中三PMR的半年小考,午休后考的第一科是“生活技能”。小午的座位在最后一排的第三行,后面没坐学生。重点是老师坐在小午前面。别怕,这才是“出猫”的最佳位置。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在极近老师的地方敢犯规,俗语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巧的是那张木桌子的桌面不是掀盖型的,是伸手进出的空洞型。小午双膝顶着桌子下方,木椅倾斜靠向后桌,悄悄翻开书本,为部分观众传递正确的信息。眨眨眼、比比手,看懂了就是默契。完事后,轻轻的把腿放下,椅子着地,书本也很自然合上溜进那空洞的抽屉。熟能生巧,堪比“妈妈档”拉The Tarik的印度佬。

我还记得一只猫,是中学的一位同窗。猫,是她的昵称。我已经忘记这个昵称的典故,也许是和猫一样的慵懒,喜欢爬着翻来覆去吧。不过,她的爪子和猫一样锋利。别误会,不是她乱抓人,而是她的手很能画画和写作。有一次,我听不懂她说的物品,她干脆就画出来给我看。看着她画,就像现在的动画般,click一下,整个过程就画出来了。她甚至很猫眼,我是无法对着她撒谎。

如今,我们都不再是小时候的我们了。“躲猫猫”“出猫”或者被喊猫的人,统统都躲进回忆的盒子。等到某天听见“喵”的一声,你、我、他可能停住脚步,想起过往那些年的“猫”。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