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余:灾难的悲鸣

福岛灾区的照片,让人心寒。
福岛灾区的照片,让人心寒。

字体大小:

美人鱼

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突然没有了人,变得诡异。读《车诺比的悲鸣》,这感觉强上百倍。

网上流传着一组照片,福岛核灾区里,其中一张,小超市里,货架上还有货品,可地上因地震震落的撒乱着更多,厚厚一层,天花板降下蜘蛛网,蚊帐一样笼罩着,空无一人。另一张,大型超市的结账柜台区,同样一片狼藉,范围更大。有一张对我来说特别胆战心惊,被遗弃的书店,书架倒塌,书散满一地。最惊心动魄的是餐馆里,长桌上排了火锅炉子,餐具也整齐排好,等待着不会再来的顾客。

波兰摄影家Arkadiusz Podniesinski去年进入日本福岛核辐射灾区中心20公里地区,他要亲眼看看那地方,曾经活跃人气,许多家庭过着日常生活,人们出生成长老去,大家认为最平常不过的地方,灾难之后,居民被迫搬离,除了辐射清理人员,那地方已荒无人烟。

照片里,成排的汽车,原来该是停在路边的吧,如今却陷在植物海洋里,只露出车顶。奇怪的是,辐射似乎对植物没太大影响,如今少了人,野草野树恣意蔓延,一辆停在灯柱下的电单车几乎全被植物紧紧拥抱,透不过气。

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突然没有了人,变得诡异。读《车诺比的悲鸣》,这感觉强上百倍。这书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的纪实文学作品。1986年,当时苏联的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灾难,核反应炉烧毁,应该是历来最严重的核灾难。作家访问了当时住在核厂附近居民,以及临近的白俄罗斯,以及参与救灾的军人,以第一人称的独白方式,从不同角度呈现我们无法想象,在新闻报道中没法看到的近距离叙述。

“我们负责挖起受污染的表层泥土,将挖起的泥土装上车,然后载到掩埋场。我们以为掩埋场会是精心设计的建筑,却只是一个大坑。我们将泥土表层卷起来,像大地毯,整片绿色大地被我们挖起,上面有花草,还有小虫、蜘蛛和蚯蚓,你没办法把活的东西和泥土分开来。若不是每晚疯狂喝酒,我们可能无法承受这一切。”

有一个撤离区的村妇说,他爷爷养了五个蜂窝,整整两天,一只蜜蜂都没有飞出来,当时大家还没听到核爆炸的消息。

书本开头,女士到医院寻找最早到核电厂现场而受伤的丈夫,为了和丈夫在一起照顾他,她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她原本年轻力壮的丈夫,“开始改变,每一天都判若两人。灼伤开始在外表显露,他的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是小伤口,后来越来越大,白色薄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和回忆,无法形容,无法释怀,唯一拯救我的是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根本没时间思考,没时间哭泣。”

有一天她进病房探望,丈夫指床头桌上的一个柳丁,说那是他的礼物,给她吃。护士在外面拼命摇手,不能吃,那柳丁摆在他身边还一阵子,已受辐射污染。可以想象,他体内的辐射有多强。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公布时,有评论者议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多是纪实文学,许多是录自受访者的独白,算是文学作品吗?对我来说,《车诺比的悲鸣》是我多年阅读中震撼力最强的一部,好多所谓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它的直接刺入人心的力量,如果这不算文学,什么才是文学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