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伯:如果

字体大小:

青春三重奏

常听朋友说大学就像个浓缩版的社会,里头充满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考试期间,看到各种学生应付考试的态度,让我大开眼界。

有的像是走出《红楼梦》的林妹妹,还没开始考试就已经天天多愁善感,怨天尤人,虽然不葬花,却将自己葬身书海。有的变身《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日以继夜的念书,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面对爬满字的讲义,脸都青了 。

当然,当中还少不了一种“如果主义”者。这些人有的会在考试前说:“如果老师考我没读到的,我就完蛋了。”有的考试后感叹:“如果知道老师出那么容易的考卷,我就用功一点。”

在考试期间,“如果”两字在我耳边的出现率,可以说是比万字票售票处出现人龙的次数还要高。只不过,再多的如果也改变不了已成过往的事。

我们常在无意之中,忘怀了与时间正在竞跑的事实。小时候父母会在耳旁叮咛,为我们做决定,让我们在追随时光列车的当而,专注丰富自己。但当我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来到需要自己做抉择的年龄时,面对残酷的现实,难免会留下点遗憾。

这时,“如果” 成了面镜子,让你看清当下的感慨,却无法让你放眼不确定的未来。就像这些学生所说的:“如果我一开始就专心听课,或许这次就不会考坏。”他们开始耿耿于怀,为过去的事而感伤。宝贵的时间,就在已定格的回忆中,悄悄流逝。

“如果”还是一块绊脚石。当太多的“如果”总和在一起时,人就止步了。就像一些学生总会担心老师的出题,说:“如果老师考这题,如果老师考那题,我该怎么办?”

他们花在猜题的时间往往比温习的时间来得多。时间就在无止尽的犹豫和矛盾中,成了“如果”的死敌,一点一点被吞噬了。

其实无论事前事后都不应该走入“如果”的圈套。面对事前的“如果”,果断踏出第一步,也许就不会有事后的“如果”。放下事后的“如果”,迈开崭新的步伐,过去那些“如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其实,人生已是如此的短暂,不如用多点勇气,加点释怀,赎回我们在不经意中被“如果”绑票的时间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