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瞬息千里之快感

列车行经英吉利海峡的欧洲之星。
列车行经英吉利海峡的欧洲之星。

字体大小:

城中眼

世事难料,胜负亦无永恒。较日本新干线迟了30年的中国高铁,曾几何时后来居上,在短短10年间,刷新世界纪录。

荧幕上看到传说多时的超级高铁(Hyperloop),在美国内华达州荒漠里首次测试成功。这真是个叫人震撼的消息。这个由科技界奇才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设想的超级高铁,最高时速每小时1200公里,从洛杉矶到三藩市只需35分钟,而飞机需时约1小时25分钟。

超级高铁由于形似胶囊,又称“胶囊高铁”。其速度之快已达不可思议的程度。想象中,人在“胶囊”中,在霎那间,大家从此岸被喷射到了彼岸,这可能不再是科幻片或是动画片里的景象,而有可能幻想成真,怎不令人浮想联翩?

想了解多一点什么是超级高铁,我上网查了点资料,知道列车是根据“真空钢管运输”为理论核心设计,也就是说,打造一个部分真空的管道,“将密封舱悬浮在管道内,靠扇页推动密封舱前进,并从管道壁中的电磁体获取额外推力”。

我并非铁道迷,但不知为何,这些年对铁道的发展还是不乏兴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铁道也曾留下这些、那些偶尔会想起的记忆。

1979年到神户游学,假期出游时,第一次从大阪坐子弹列车新干线到东京去,简直如刘姥姥游大观园。这日本铁路线上的高速列车,运行车速可达每小时近300公里,其快捷、舒适的程度在30多年前的亚洲,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其他地方足可比拟。

首次与久闻其名的富士山打上照面也是在新干线上。那时坐在车厢内,列车沿着东海道飞驰,享受着高铁的速度感之余,漫无目的的看着窗外景色,在完全没有臆想间,富士山一瞬间在窗外出现。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晴空万里下,在车厢内远眺旷野中山巅白雪皑皑,在艳阳中傲然耸立的富士山,感觉特别气势磅礴,那一刹那,真教人有惊艳之感。

新干线诞生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当时的日本经济正处在战后的高度增长期,为了解决当年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城市之间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日本人克服重重困难开发营运新干线。也许因为这段历史,日本有不少“铁道迷”,对新干线、地铁史上每个型号的列车都如数家珍,而且对于整张铁道示意图简直倒背如流。

相较于过关程序繁琐,等候时间漫长的飞机,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我其实更喜欢乘搭高速列车。近年来在中国旅行,受惠于中国的逐步进入高铁时代,缩短和省却了不少旅途上奔波的时间和精力。

第一次乘坐中国高铁是从广州到长沙的和谐号高速列车,整个行程约两小时,此行令我深感愉快的原因,不仅因为列车速度快速,而是其方便和舒适,坐在车厢内,看着窗外风景快速自眼前掠过,仿佛回到多年前初次在日本搭新干线的感觉。

世事难料,胜负亦无永恒。较日本新干线迟了30年的中国高铁,曾几何时后来居上,在短短10年间,刷新世界纪录。不只一次看到有人从行驶速度上,将世界各地的高速铁路系统列成排行榜,结果中国高踞榜首,高铁肇始者日本新干线反而落在后头。

曾经乘坐过连接中国两大最繁华城市的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出发,路经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最后抵达上海,全长1300余公里,晨早8点出发,刚过中午已达沪上,不过半天多一点的时间,从中国北方到了南方。

对我而言,在欧洲的高速铁道上飞驰是蛮有味道的一件事。有一年到法国东北部洛林区首府梅斯去,从巴黎搭法国高铁TGV东线,近40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风景如画,瓦房、木屋、村落、教堂、堡垒等法国乡间景致,一晃一晃在窗外飞速晃过,教人感受到,在浮华喧嚣的巴黎时尚之外,法国乡间路上,有其古典质朴而耐人咀嚼的另一面。

几年前有机会从巴黎坐欧洲之星到伦敦去,那是一次慕名已久,终于有机会完成的跨国、跨海峡铁道经验。欧洲之星最高时速为每小时300公里,往返英法之间不过两小时半,但欧洲之星最叫人难忘的不是时速,而是列车行经法国和英国间,那道横贯英吉利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据说海底通车是拿破仑时代以来,英法两国近200年的梦想,一条海底隧道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欧洲交通史写下开创性的一页。

穿越海底隧道,听来浪漫,想来也浪漫,可那天当列车真的行经隧道时,人在车厢内,只见窗外黑鸦鸦一片,不但毫无浪漫的感觉,而且有封闭之感。对我而言,坐一趟欧洲之星,更多的或者是对跨国、跨海的想象与实现,坐过了,也就是一种完成。那种感觉还真的很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