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心:记忆的魔鬼藏在细节里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往年一到了农历除夕,母亲总会碎碎念,要我把堆积如山的参考资料和书本进行一番“整理”,要么做个好事送人,要么卖给收旧报纸的“加龙古尼”。我惯用的挡箭牌是这些书与纸张都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英语俗谚: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我引用参考书目之前,最好是先查证一下手头上的资料,而不是依据我那不可靠的记忆,妄下结论。


工作方面,我最抗拒做会议记录。我整理初稿时,往往遇到令我头痛的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当我向其他同事求证,答案往往不一致。我的上司曾指出最大的忌讳就是把一个人所说的话“套入”另一个人嘴里。单靠个人的记忆与讯息解读,我们难免会失误把一些人事“移花接木”,凭着自己的记忆摆放到错的位置而丝毫不自觉。


台湾作家柯裕芬在《相片与记忆》一文中,提到她和朋友聊天时,说到张爱玲曾在《对照记》里透露自己不记得正确的生日,大约是中秋前后吧。柯裕芬回家后查证,发现是她记错了,并分析为何朋友没有立即驳斥她的荒诞胡言:“但是说也奇怪,偏偏没有人对《对照记》有这样十足的把握,仿佛那本集子里每张照片旁短短数行的图文说明是怎么也记不住的千言万语。明明这是张爱玲最短最薄的一本书,寥寥数语,大家却都恍惚了,像是没看过似的,像是那集子里藏有极庞大的空洞或极私密的讯息。”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