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对私人综合健保计划争议的反思

医药费只涨不降?(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医药费只涨不降?(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最近新加坡医药协会与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就私人综合健保计划(IP)课题争辩得沸沸扬扬。卫生部已决定介入,委任由医药协会、人寿保险协会及医学专科学院代表组成的三方委员会,探讨改进IP的管理,大家都期待会有一个各方都满意的结果。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对这课题完全是门外汉,但读了4月10日《海峡时报》的三篇报道,引发了对相关内容的思考与问题。

如何避免医药费过度申报?报道中提到一些个别医生(或病人要求)过度申报的例子,而卫生部几年前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已做了一些改进。其中一项是新保单要求投保人须至少自付5%的医药费,这应该是为了避免病人提出额外的医疗要求。在这之后,保险公司各自变通,一些老保单的原有优惠变形了,很多人面对两难,要么支付更高保费,要么放弃一些利益。

另一个改进措施是卫生部提供医生收费指南;遗憾的是,超过50%的医疗费申报是指南的中位数以上,而且这中位数以下的收费,其实比公共医院A级病房收费还高。

还有,IP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能让七家保险公司参与竞争?最让我忧心的是,保险公司管理费在2019年竟占总保费的20%。我不知道与其他国家或其他保险相比,这比率是高还是低,但医疗保险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不该全由资本市场决定。这些矛盾让我感到不解。

医药费只涨不降?点燃这次争论的是医药协会,背景是投诉保险公司咨询团不纳入更多医生,好让病人有更多选择,以降低医药费。今天,各行各业都面对萧条,过去一年海外病人因冠病疫情而锐减,医生是怎么应对的?许多行业的员工被裁或减薪,一些行业减少收费,例如电气工程师的收费,20年前小型公寓的价码超过2000元是很普通的事,今天少过1000元也有人愿意做;律师楼的产权转让费,以前一个100万元的房产不会少于2500元,今天少于2000元也有人愿意做。医生收费有没有降低呢?还没听闻。或许,下一回的医药费指南更新应考虑这个情况。

消费者的声音在哪里?卫生部介入,就是代表人民的声音。但是这争论的最终受益(或受害)者,是那69%有买IP的公积金会员,特别是那些前病人,或与医疗有关的公益团体,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编按:卫生部前天宣布委任12人委员会解决IP问题,当中包括新加坡消费者协会的代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