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专栏当前的世界,既有文明间的冲突,也有文明内部的冲突。这些冲突在以基督教为主的西方社会和伊斯兰(回教)世界之间上演,也在这两个世界的内部上演。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以及北非之间的冲突,西方国家内部的宗教冲突,以及回教世界内部的教派冲突,虽然都是在国外发生,但却一直在牵动着我们这个多元社会的敏感神经,也不断地在给我们的国家治理,增添新的难题。4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听取了同性婚姻合法性问题的辩论,并定在6月份裁决同性婚姻是否符合美国宪法。目前,美国本土已有36个州、华盛顿特区和21个印第安人保留区让同性婚姻合法。当地时间4月15日,关岛也为同性婚姻开“绿灯”。美国共有50个州,对反对同性恋者婚姻的人而言,不管最高法院裁决如何,其实大势已去。如果裁决是符合宪法,禁止同性恋者婚姻的十几个州就可能得“顺应”大势,但这不等于说,美国社会将从此在这个问题上达致共识,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法律可以解决的课题。在我们这里,有关同性恋课题的争论也方兴未艾。最近的一次争论,涉及宜家家居(IKEA)为牧师兼魔术师邝健雄魔术表演所推出的促销广告。宜家和牧师魔术表演的合作,引起了本地同性恋群体的不满,认为宜家不应和一位反对同性恋的牧师合作。这一事件凸显本地同性恋及其有关团体,正在高调表现其“强势”,但这种高姿态也引发维护传统婚姻与家庭者的强力反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这类问题的争论通常是在同一族群内部进行,但在我国,却引起了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反应。这是一种更复杂和敏感的情况。就在美国人为同性婚姻争辩得脸红耳赤的时候,我们的近邻马来西亚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展开了一场社会运动,要提高人们对强奸案件的认识,并扫除对强奸受害者的偏见。此举引起了保守回教阵营激烈的反弹。一些极端回教徒声称,伊斯兰里根本不存在强奸这回事。而霹雳州宗教司哈鲁沙尼更是语惊四座,他说,先知穆罕默德说过,即使她们是骑在骆驼背上,如果丈夫提出要求(性交)她们也必须顺从。因此,在婚姻关系里无所谓强奸这回事。这是欧洲人的说法,我们何必跟从?马国这场有关强奸的争论,表面看似有趣,其实折射了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回教保守主义的抬头。它背后更大的争论,是伊斯兰党要在吉兰丹州实行回教刑事法的决定。诸如此类的争论,相信不可能都在我国回教社群的视野之外。回教世界所发生的事,或多或少都会牵动我们的回教同胞的心绪。像中东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虽然宣扬的是极端思想,却也能蛊惑人心,令一些人不远千里,前去叙利亚投奔他们。中东和北非地区目前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激烈争斗,对我们的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呢?在以基督教为主的西方社会里,宗教基本上被视为个人信仰,而回教世界强调的则是伊斯兰就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所以回教徒的生活都必须回教化,如每天必须按规定的次数祷告,女人都必须包头巾,不能吃猪肉等等。更关键的是,两者价值观几乎完全相左。西方社会视回教世界为封建、保守;回教世界则视西方社会道德堕落。这一根本的差别反映在婚姻、性、男女地位、生育等问题上,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回教世界,包括新加坡的回教徒,男人依回教法可以有四个妻子,回教徒的生育率一般也比其他的族群高。回教社会显然也有同性恋的问题,但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的公开争论或同性合法婚姻。西方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各种性倾向的人也应平等,因此,出现了同性婚姻的大争论。两种文明,两种价值体系,如果井水不犯河水,大家也许还可以相安无事,若是硬要相犯,就难免演变成所谓文明的冲突。法国《沙利尔周刊》惨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美国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及其后遗症,是更大更恐怖的例子。文明间的冲突,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和回教文明之间的冲突,现在似乎越演越烈。这些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这个多元又开放的社会。对我们这个进入所谓政治新常态的社会而言,一方面要讲求多元,一方面又必须竭力维持和谐,寻求共识,无疑是莫大的考验。一种危险是,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我们的社会很容易就会掉入上述各种争论的泥潭之中,并在这些泥潭中打滚,消耗社会的元气。面对一个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的世界,我们这个开放社会的政治治理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执政能力特强的领导团队。这也就是李显龙总理在今年五一劳动节集会上所谈到的强大的甲级领导团队(A team)。新加坡不是不能进行政党轮替,问题是轮替能否确保带来一支更强大的甲级领导团队,有能力应对国家所面对的日益艰巨的挑战。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