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新媒体在全球的发展势不可挡,同时中国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社会的公民参与注入了更多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事关本身的生死存亡,也与公民社会是否能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民间自媒体相比,新闻媒体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官方或主流媒体,他们的途径更多元化,也更容易得到受访者的信任以及授权。然而近年来,中国新闻媒体频频发生“乌龙”“误报”“失实”的事件,损害新闻媒体应有的权威性,也进一步削弱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按照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理论,公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在网络时代中,新闻媒体对公民社会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公民社会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网络2.0时代的到来,让公民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参与度越高,并不代表成熟度越高。虽然自媒体得到迅猛发展,但信息混乱、缺乏权威,新闻媒体应该发挥独到的作用。比如为读者甄别信息,提供可靠的新闻来源,同时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引导社会价值观。然而,如果新闻媒体一味想在速度和轰动效应上博得头筹,跟“短平快”的自媒体一较高下,而失去了报道新闻应有的“客观、据实”,情况则会非常不乐观。所以,新闻媒体一方面应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但另一方面,如何保持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何使中国舆论社会以及公民社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是新闻媒体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近期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救灾报道,让中国新闻媒体再次站在了舆论浪尖上。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一条描述“只要持中国护照不分有无机票,明天将有十部飞机过来接国人回家”的个人微信广泛流传。随后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就以“危急时刻 中国护照凸显含金量”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在尼泊尔的救援工作,特别提到“只要持有中国护照,不分有无机票均可登机”这句话。紧接着,各大网络和社交媒体开始井喷式地转载,并配上“自豪”“感动”“点赞”等情绪激昂的字眼,一时间在公共空间掀起一股“爱国热潮”。然而,当谣言被澄清,真相被公布后,原本是一次具有正面意义的行动,因为媒体的失实报道、过度煽情,让局面发生了逆转。回放这一事件,谣言来自个人媒体账号,但作为公众甚至官方的新闻媒体,却迫不及待地用此大做文章,未进一步核实,就在公共平台上渲染民族情怀,使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影响力,在中国舆论社会中大打折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媒体为了占得先机争分夺秒也无可厚非,但信息还未得到确认,就站在舆论制高点上,挟持着“民族主义”摇旗呐喊,反而让人误以为中国对此缺乏底气,有装腔作势的嫌疑。因为信息的反复和真假交替,中国网民的讨论也更加激烈;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缺位或是没有说服力,让讨论演变成了没有意义的谩骂、嘲讽、指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回想中国媒体对马航失事的新闻报道,以“受害者心态”和“阴谋论”占据了大量版面,煽情、赚人眼泪的文字和图片充满了当时的媒体空间。或许这在初期对于缓解、安抚遇难者家属有些帮助,但却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报道;甚至一些新闻记者并未实地考察,就以“目击者”的身份描述现场情况。中国目前的公共领域本来就比较脆弱,信息渠道混乱,缺乏秩序管理,新闻媒体没有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而是利用大众情绪来赚人眼球,热炒事实以外的情感,实在有负新闻媒体的价值。也正因如此,中国网民普遍用“受害者心态”来看待整个事件,甚至在网上对马来西亚明星进行人身攻击。另外,缺乏严谨态度和研究精神,常常信口开河,也是中国新闻媒体的一大弊病。同样是空难事故,在韩亚航空事故的报道中,中国有媒体这样写道:“这家航空公司虽然票价低廉,却是以飞机老旧、飞行安全记录欠佳而为旅游界所熟知。这次失事的飞机是波音777OZ362机型,购于2006年,服役7年时间,算不得很老旧,但这种机型只装配了两个发动机,飞行国际长途其实并不安全。”然而,发动机的数量是否可以决定安全程度,目前仍存在争议。事实上,世界排名前列的优质航空公司,大都拥有这款双发动机的777机型,并且很多是用于长途旅程。仅以发动机数量得出“飞机不安全”的结论,似乎太过草率。媒体人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公民,表达的观点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盲从甚至误导,更不应该以个人情绪或片面信息来选择立场;同时媒体人又不仅仅是公民,从新闻媒体渠道中释放的信号,比普通公民的影响要深远很多。媒体人应该明白,如果他们不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所带来的后果是具有破坏性的。另外除了媒体人,新闻媒体行业也亟需更合理的改善,即使在市场化时代,也不应该唯利是图地只强调销量,而忽视其责任。中国公民社会在逐步发展,但是最终会朝着哪种方向发展,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新闻媒体对此责任重大。作者任职于隆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