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陈词 陈迎竹 20年后与我们比较相关的事情,会出现什么变化?中美势力、中产阶级、虚拟科技、移民火星和宗教冲突五大项,最值得关注。希望好的灵坏的不灵,20年后大家可以平安喝杯新口味的咖啡——嗯,咖啡豆是基因改良的。不要怀旧。 最近看了些预测性的文章,各领域都有,感觉上有靠谱也有离谱。大凡这样的内容,总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兴趣,只要是有脉络可循的预测,大致不会偏离太远变得荒谬。 例如有法国漫画家在1910年预测2000年的世界,漫天都是各种各样的个人飞行工具,连消防员都可以戴着翅膀凌空灌水灭火。虽然并没有实现,但个别元素其实是合乎想象逻辑的,当然很多情况没有发生更可能是因为经济等因素,而不是技术。 21世纪以来,世界确实出现加速发展的情况,甚至令当代人也要吃惊,最大的惊奇莫过于科技,有些保守的人甚至担心已经趋于失控。然而相对于科技和虚拟世界的进展,人类在政治、经济等等领域的运转模式几乎停滞不前,这直接造成世代之间思维与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值得研究者深入分析。 简单列举几项笔者认为对我们影响比较大也比较值得关注的事情,在20年后,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中美势力 虽然政治上的变化比较难确定,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上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自身的逻辑。 中国在20年后将成为世界主要强权之一,它与外界互动的基础和姿态将决定其他国家的舒适程度,随着影响力的增加,民族主义能不能消减到最低程度,是邻近国家关注的。它与美国的关系对区域和平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影响中美关系的,很大程度与中国的政体有关。 按照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需要,可以预期双方会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中国的人口和发展红利,加上美国的技术和资金,会在这过程中产生效应翻倍的结果,虽然近期的亚投行事件看起来似乎是激烈的角力,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确立其经济地位及美国适应之后将越来越不成问题,太平洋区域会在20年后出现各领域发展的极高峰,也是名正言顺的世界中心。 中产阶级 2012年达沃斯会议预测,全世界中产阶级人口会从目前不到20亿增加到2030年的49亿。可以想象到2035年,数字将超过50亿。其中大部分将出现在亚洲。摆脱贫困的中产阶级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他们将改变世界经济与商品的面貌,刺激大量新品牌的诞生。个人化消费与服务模式将比现在更普及更多样化。 与此同时,大量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中产阶级兴起也存在隐忧。许多今日的行业和职位将因科技与经济形态的不同而消失,但新兴行业能否提供足够多的职位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值得关注。今天在许多国家,青年失业率都比平均失业率高很多,但今天为解决局部就业失衡而研发的科技和机械,一旦普及,相信会在20年后更全面影响职业分配。而因为种种结构性的变化与僵化的政治思维,今天备受诟病的贫富差距问题到时候仍将持续。 理论上,中产阶级壮大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相对也将使政府受到更多挑战,今日管治者的困境——特别是一些百年千年不变的统治模式,会在这20年内逐步复杂化甚至面对巨大风险。国家治理的政治与行政理论和哲学能否与时并进,因应时代,将决定那时候的治理效益。 虚拟科技 去年推出的谷歌眼镜受到世界关注,虽然已经停产,但其标志性意义极大。很多预测认为这是今日少数将持续发展的技术。在这基础上,“贴近人体,接收信息”的技术将日益成熟,例如手表、帽子甚至衣服。大数据使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变得有如不经意的动作那么自然。人脑与电脑界面的发展,更可以让意识的传达进入悄无声息的境界。 这有什么意义?20年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以对话为主要交流方式,电邮不普及,雅虎搜索引擎刚刚诞生,今天无论小孩大人,在一块小平板上就和世界沟通了。当全身都是通信工具的时候,人际交往变得毫无障碍,但关系也可能更加清浅,因为人际选择很多。 信息的传递扩散未来还将因量子科学的突破而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社会规范、法律界限、道德底线,都将一一面对挑战,社会共识的凝聚越来越不容易。但20年不算太长,价值体系应该还不至于出现深刻的变化,只是那时候可以看出今日被视为特异的行为模式已经见怪不怪了。 移民火星 荷兰一家号称非营利的机构几年前推出称为“火星一号”的移民计划,全世界媒体大量报道这项有去无回的单程移民计划吸引了八万到20万不等的报名者,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人员罗斯博士(Dr. Joseph Roche)报名进入计划后揭露,实际报名人数大概只有2700多人,整个计划看起来更像个骗局。哪怕只有2700多人,也看得出愿意放弃地球的一切成为火星“建国一代”的人,不需要打着灯笼去找,罗斯博士本身就有这样的抱负与热血,可见火星梦对很多地球人来说魅力无法挡。 无论如何,美国研究火星计划超过40年,现在在火星表面和上空已有持续研究的设置,各种技术问题逐一克服,NASA已经明确列出计划,在2030年代要送人降陆火星。 20年后,借着越来越成熟的太空技术让人类到火星上居住,可能性极大。这个目前只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情景,那时候说不定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热衷的探险甚至人生规划。 如果你现在还年轻并且有小孩,也许应该慢慢灌输他或她,别爱上火星的传说,否则阁下很可能在年老之后变成独自留在地球上“留球一族”。当然,如果它只是一项一两年后就能回来的旅行计划,倒不失为炫富或者炫潮的最酷方式。 宗教冲突 不得不悲观相信的一个变化,就是宗教间的冲突会在20年后进一步恶化。今日已然遍地开花、细胞扩散的恐怖主义组织,借宗教之名,透过科技手段,向信仰的领地招募伙伴,因为宗教组织本身的封闭性与非理性,将使得虔诚的价值观可以轻易转换成激进。 这一情况最大的危险在于,这样全球化招募的行为,并不难在芸芸信众当中找到顶尖的人才,壮大并扩散组织的生命力。没错,恐怖主义也讲究人才。当一方的激进变得忍无可忍,战争就不免是最后的解决手段。 时间会让一些问题消弭于无形,却也会酝酿另一些问题,20年后若有幸相遇,希望好的灵坏的不灵,大家可以平安喝杯新口味的咖啡——嗯,咖啡豆是基因改良的。不要怀旧。 (作者是本报新闻编辑副主任 tanet@sph.c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