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内外观众的热烈回应无疑肯定了这次演出的成功,然而传统艺术,包括南音被边缘化,从昔日的大众娱乐沦为小众艺术,依然是个严酷事实。今年是新加坡与法国建交50周年,在陈庆炎总统飞往巴黎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我也怀着兴奋的心情,从世界花都回返国门。在陈总统启程前一周,我国湘灵音乐社则在“新加坡文化艺术节在法国”的旗帜下,成功地把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南音,介绍给法国观众,表演赢得当地观众的喝彩。5月11日晚,湘灵在巴黎北站布夫剧场(Theatre des Bouffes du Nord)举行首演。这座建于1874年的老剧院,其实是当代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地盘”,每当有新创作,就会在那里首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以演现代话剧闻名的圆形剧场,成了湘灵引领法国观众走一趟心灵之旅,进入南音悠远宁谧的世界,体验色香味俱全的感官飨宴之魔幻空间。那一晚,被撼动的观众,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干事顾问爱川纪子(Noriko Aikawa)和她的法国夫婿弗朗索瓦·福尔(Francois Faure)、负责打造国家美术馆的法国建筑师米卢(Jean-Francois Milou)和他的夫人苏珊·乌格(Suzanne Ogge)等。爱川纪子在演出后难掩兴奋,对湘灵的演出赞叹不已。她对我说,湘灵的演出为世界各地日益式微的传统艺术指出一条可行之路,为努力保存传统文化的工作带来一线希望。她认为,如果传统艺术能以如此扣人心弦的表演方式呈献在观众面前,将能为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生命。她很想把湘灵介绍给东京艺术界友人,并且希望湘灵有机会到日本表演。米卢夫妇也对演出留下深刻印象,一再表示“感觉很美”。这对夫妇在新加坡时曾到天福宫观赏湘灵的表演,这一回他们对整场演出的构思、创意、专业水平等非常赞赏。苏珊·乌格还对年轻表演者在台上所展现的自信留下深刻印象。湘灵共24人的表演团队,紧接着到法国北部生产香槟的沙隆(Chalons-en-Champagne)和位于法国中部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的南特(Nantes)演出。沙隆的彗星剧院(La Comete)和由饼干厂改装而成的南特当代艺术中心(Le Lieu Unique in Nantes)都是法国国家级艺术中心,在当地赫赫有名。三个剧场的风格迥异,同一演出能衍生出不同的效果和感觉,但观众的反应同样热烈。在每次表演过后,总有一群热情好奇的观众留下来交流,以了解这种古老东方艺术。他们尝试耍四宝,也购买光碟留念,听到最多的赞语是“演出非常优美”。观众的热烈回应无疑肯定了这次演出的成功,然而传统艺术,包括南音被边缘化,从昔日的大众娱乐沦为小众艺术,依然是个严酷事实。千年南音的传承道路无比艰辛,就算是在南音的故乡泉州,这种古老传统艺术也敌不过迅速变化的时代潮流。南音面临了观众流失、水平日渐低落、后继无人的困境。长此下去,这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明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老艺术,陷入濒临绝迹的隐忧。不过,当我看到湘灵的年轻表演者起早摸黑、辛勤地搬运沉重道具、认真排练落力演出、努力做好每个细节,赢得观众给予的热烈掌声时,我心中燃起一线希望,也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新加坡梦正在悄然形成。20多年前由湘灵已故社长丁马成所启动的美丽梦想,正由这群年轻人逐步落实——把注入新加坡特色的古老传统艺术,化成能触动现代人心灵深处的表演形式,一步一步走上国际舞台。前往法国之前,我有缘走进米卢所打造的国家美术馆,首次体会到外国人所言的“富裕新加坡”是怎么一回事。拨款5亿3000万元以打造一座美轮美奂的美术馆,确实是富裕的象征。湘灵这次获得国家文物局和艺理会的赞助走上国际舞台,同样得益于国家富裕后所具备的条件。国家富裕后拨出部分资源打造有新加坡特色的艺术文化,绝对是值得支持的新加坡梦。(作者是本报记者 chiayy@sph.c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