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驹:陈共存先生对华社的几点贡献

字体大小:

陈共存先生于去年10月27日仙逝,享年98岁。新加坡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华社领袖,我们深感悲痛。陈先生在商界、教育界、公共服务等领域有着重大贡献。他做事认真,追求完美,高瞻远瞩,一生致力推动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具有民族气节。

陈共存先生19岁丧父,伴随伯父陈嘉庚的日子反而较多,在很多方面受到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他一生追随陈嘉庚、学习陈嘉庚,在他身上延续了陈嘉庚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共存先生的去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和陈共存先生相识四十多年,下面就谈谈我所了解的陈先生。大家提到陈共存先生,都不会忘记他为华文教育所做的贡献——重振华中、创立华初,他更是不遗余力。大约在1973年,经林荫华先生引介,我结识了陈先生,成为忘年交。他邀请我加入华初董事会,希望我能把学术上、科技上的人才、大学老师以及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带入华中和华初。

陈共存先生对于创办陈嘉庚基金及陈嘉庚国际学会,居功至伟。他认为陈嘉庚不仅仅属于新加坡,应该把陈嘉庚精神推向世界。1988年,陈共存先生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陈嘉庚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设立“陈嘉庚奖”。这个奖为弘扬“嘉庚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要告诉大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座陈嘉庚(化学)楼。这是美国著名学府中有史以来第一幢以华人命名的大楼,而这座楼是由陈嘉庚国际学会筹款命名的。当时陈共存和我及其他人,为了把这件事做成,积极筹款,终于把这个计划落实了。我们希望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知道陈嘉庚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和慈善家。这幢陈嘉庚(化学)楼的建立,意义非凡。

陈共存先生也许是中华总商会任期最长的会长,他继承陈嘉庚、林义顺、张永福、李光前、陈六使这些先贤的精神,除了关注商业,也关注文化和教育。他积极推动晚晴园的保留和修建、旧南大行政楼的新用途转变。据我所知,当时晚晴园面临被拆的可能,华社也犹豫不决,无能为力。陈共存先生很着急,他想尽一切办法要维护晚晴园。我们请教了时任新闻与艺术部长的杨荣文先生,杨先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协调工作,提了许多关键性的意见,并请李光耀为晚晴园题字,也提出了在晚晴园边上兴建中山公园,终于保住了这个历史遗迹。他同样也积极争取将怡和轩俱乐部列为国家古迹。我和他一起努力,在怡和轩里面设立了“先贤馆”,发扬先贤精神。

陈共存先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在他担任中华总商会会长期间,和林荫华先生、陈永裕先生共同争取,让新加坡主办了1991年首届世界华商大会,并特邀李光耀资政为大会主宾。当时,大会举办得极为成功,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是全球华商加强经济合作、促进相互了解的论坛,也是华人世界的盛事。陈共存先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有眼光的人。

作为陈嘉庚的侄儿,自有独特的条件。他在收集陈嘉庚资料方面非常用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整理陈嘉庚的书信(尤其是陈嘉庚、陈敬贤兄弟的通信),以及陈嘉庚与厦大和集美的渊源。陈共存的这些工作,为后人研究陈嘉庚打下了基础。

陈共存卧病在床的那些年,我时常去看望他,尽管我们不能深入交谈,但从他的只言片语和眼神,可以知道他一直关心着陈嘉庚基金和陈嘉庚国际学会的工作。陈共存的逝世,是新加坡的损失,更是新加坡华社的损失。正如李显龙总理致函陈共存遗孀所说的话:“我们失去了一位先贤、华社的元勋。”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我也希望大家应该收集资料,为他立传;同时希望设立“陈共存奖学金”,以纪念他对社会的贡献。当然陈共存不是一个完人,但不失为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君子。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怡和轩俱乐部主席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