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奕婷:是半空还是半满?

字体大小:

停一停

非选区议员到底是被选出来,还是被拒绝出来的?投票是支持一方的表态,还是拒绝另一方的表现?这个一杯水半空或半满的纠结,答案见仁见智。

杯子里的水是半空还是半满?

这个反映不同视角的半杯水哲理,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日前在国会那场两小时高潮迭起的非选区议员动议激辩中,我看到的就是那卡在半空半满争论拉扯间的半杯水。

工人党不认同非选区议员制度,却提出动议要求换人填补空出的第三个非选区议席;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角度来看,这是含有政治操弄动机的阳奉阴违做法。

行动党党督陈振声因此在最后一分钟动议中提出加入新段落,明显要白纸黑字把工人党的政治动机记录在案。这场蓝白政治角力,反映了双方对非选区议员制度难以弥合的认知差距。

原工人党榜鹅东议员李丽连以48.23%的得票率高票落败后,决定放弃接受非选区议员议席。行动党认为李丽连辜负了一群支持她的选民,工人党的看法则是51.77%拒绝了她,放弃议席是尊重民意。非选区议员到底是被选出来,还是被拒绝出来的?投票是支持一方的表态,还是拒绝另一方的表现?这个一杯水半空或半满的纠结,答案见仁见智。

事实上,我国的政治制度自2011年大选后就不断随着新出现的状况,一再掀起这个半杯水的分歧争论。因为一个集选区的易主牵扯出的市镇会交接问题、电脑系统更换风波,使得这个1988年推出以来一直行之有效的市镇会管理机制,突然面对不少质疑和检讨呼吁。行动党成立AIM公司来为属下市镇会提供低廉管理系统,坚称是为保持低成本运作,但工人党质疑当中存在裙带关系,更把行动党垄断市镇会管理系统并可在政党替换时将设施撤除认定为一种政治算计。

之后,同样的质疑与争论,也在角色对换后,出现在工人党市镇会与前管理代理公司FMSS的利益冲突问题上。

这回始于1984年的非选区议员的代表性又在大选后的政党更替中,引发蓝白阵营一场新的论述之争。诚如五年前是集选区制实行以来首次有一个集选区从白变蓝,这次也是非选区议员制度推行以来,第一次有原反对党议员在同一个选区高票败选,得从扎根于一处的议员变成一个身份尴尬的“浮萍”。

在某种程度上,相较于一个从未当选的反对党人,一个从国会里名正言顺的人民代议士沦为非选区议员,无疑要面对情何以堪的难堪。行动党政府固然可以站在道德高点,修改非选区议员的投票权,不让他屈于当选议员之下,但在新加坡少一票也当满盘皆输的“简单多数制”(First Past the Post)选举制度下,不能否认制度明确区分胜负的本质已让非选区议员有先天的二等标签。

当然,半杯水的争议之所以亘古存在,也在于一方即使知道有另一个观点,也不一定愿意认可。行动党有它坚持的角度,工人党亦然。因此,一个行动党定调为为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着想,包容更多元声音的非选区议员制度调整,在工人党眼里,只是行动党欲断绝选民后顾之忧的巩固政权手段。

纵使工人党已经破除了反对党难赢集选区的说法,也有实例显示行动党在1984年推出非选区议员制度后,不但没有保留完胜,还首次在同年全国大选中丢失两个议席等,反驳了蓝营对现有政治制度的一些固有批评,但毕竟认同对手等于削弱自己的立足点。

是政治博弈造就了这半杯水的无奈;而在政治格局没有显著改变、朝野都更适应这个交锋常态的新一届国会里,这类争锋想必只会更多。但对于望着这半杯水的人来说,口舌之争再精彩也永远不及切身利益感受深刻,最终他的视角不是谁说了算,是看到半空还是半满,终究取决于置身的环境是否让他觉得口渴。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内容主任 

angyt@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