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达曼:深化我国文化的三个重中之重

字体大小:

方向盘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我们刚刚完成了50年的国家发展,正在展望未来。这不只是与我们的经济有关,虽然这很重要,而是与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作为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其次,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协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第三,我们必须确保回馈社会和回馈国家的文化精神能永葆青春并代代相传。我认为,这些是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优先处理的重中之重。

先说一下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多元种族和平共处的社会,新加坡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未来的时代,我们若要保留这样的独特生活方式,我们就必须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并且越来越分化的世界里。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不仅是预防分化,也能让人们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新加坡,更加以身为新加坡人为荣。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当我说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要削弱各自的不同文化身份。我的意思不是指把不同的文化融为一炉。我想,如果我们尝试这么做,最终只能得到一种令人困惑的文化,而且会削弱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感。

我们必须保留各自的文化,并且要加以深化。可是,光是这样做是不够的。在新加坡,只是深化华族文化、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彼此的文化充满兴趣,并尽可能参与各方的文化活动。

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不只属于新加坡华族,而是能让所有的新加坡人都能来这里学习新加坡华族文化的原因。同样的,作为多数族群的华族,也应该热衷于学习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其他文化。

所以,我们切莫削弱自己的文化。相反的,我们必须发展、适应和巩固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对各自的文化充满热忱。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并且能真正地对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义感到自豪。

我们不可能强行建设文化。不过,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每当你们看到中小学的学生在呈现非常高水平的演出的时候,就会感到自豪。但是,如果你们看到一个马来女学生把华族舞蹈跳得非常好的时候,就会非常激动。而当你们看到一个华族学生在跳印度舞时,同样也会心花怒放。

加快协助新移民融入步伐

所以,让我们鼓励各族对彼此的文化生起兴趣,并尽可能参加各自的文化活动。这就是我们巩固独特的新加坡身份认同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更加重视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做好了,假以时日,他们也会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确保移民融合到我们的多元文化环境里头。这就好比那些迁徙到美国或澳大利亚的移民,也想尽量融合到当地社会一样。

第二代移民尤其乐意融合,因为他们不想有别于当地社会而被视为异类。我相信我们的新移民的第二代,将顺利融合并且会为新加坡做出贡献。至于第一代移民,我们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协助他们融入。他们应该学习和本地人交谈,应该学习英语会话,应该和社区打成一片,应该和本地人一起参加活动。虽然这些事情现在已经发生了,但是我们要加快其发展步伐。这是第二个重中之重。

第三,在我们的文化身份认同中,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回馈社会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在独立以后,它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它一直都存在,在早期的华族社会就有了,这也就是宗乡会馆成立的原因——互相帮助。在以往的日子里,不同会馆的会员靠着这股精神来互助,其实有一些互助团体的规模是很小的,远远不如会馆。但是,它是会转变的,尤其是在独立以后,人们互相帮助的规模扩大到了更大的社会范围。我们发现到,马来社会和印度社会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不过,转变过程并不轻松,而且要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对他们来说,这一切却是自然而然的。

我担心的是,过了三四十年,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再有这种类似本能的文化精神:“一个人如果成功了,就应该回馈社会。”这是新加坡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自动出现的。我们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来培养。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朝着巩固新加坡身份认同的方向来推进我们的文化发展。这也不是没有先例,南洋画派的艺术风格就不是因袭传统,而是适应时代环境的产物。南洋画派的前辈画家们,融会贯通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技巧与风格,并以本区域的本土风物作为创作主题。适应并不意味着文化与传统的弱化,而是与时俱进,使文化保持活力。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断进化,不断适应,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才能使我们各自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本文是副总理

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

于2月10日在新加坡

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通商中国

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办的

新春团拜上的演讲摘要。

张从兴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