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来兴:未来的工作 未来的挑战

字体大小:

傅来兴专栏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国际知名企业先后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从银行业、石油业、互联网公司、电子业到百货公司都在裁员。新一轮裁员大浪潮的背后,折射出全球经济形势正在起很大变化,区域经济复苏缓慢及不均衡、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原油供应过剩、股市和货币市场动荡等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前景日趋不稳定,失业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国际劳工组织(ILO)早在2014年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就已依据当时的趋势作出分析,并预测全球就业形势会在未来五年继续恶化。到2018年,全球失业人数将会增加1300万,失业总人数达2.15亿。在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为2.02亿,已是历史新高;年轻人失业率也是历史最高,是成年人失业率的三倍。

能够带动就业的实体经济一旦表现不好,就会出现劳动市场工作不足等问题;即使其他领域每年会新增许多工作机会,也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现象,前者让失业者愿意工作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种非自愿性失业会越来越普遍;后者是寻职者所学的和拥有的技术,与雇主所提供的职位空缺出现错配(mismatch),这种情况已在许多发达国家显现。

就业市场的错配情况严重化,寻职者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找到新工作,若找不到合适工作,就被迫从事不相关或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甚至被迫投闲置散。我国雇主一直抱怨有工作但找不到合适员工,大部分是错配所造成的。经济结构改变,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差距拉大,就会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现象。

人力部人力研究及统计处在2月4日公布的2015年职位空缺报告中说,10个职位空缺有四个是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PMETs)的职位。但仔细分析,超过1万6400个保安、侍应生、清洁工人和销售助理的职位空缺,因吸引力较低,本地人不愿意做,一直难以填补;而待遇不错的餐馆经理和销售执行人员工作,也难聘请到有技能或工作经验的人来填补,这些列为PMET的职位空缺约有4800个。

换言之,就业市场所创造的职位空缺,不是寻职者所要的,而寻职者所要的,就业市场无法供应,因而也出现人力低度运用的情形。唯一的好消息是,去年职位空缺虽然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但仍比寻职者人数来得多,截至去年9月,比例是116个职位空缺对100个寻职者。

在劳动力紧缩下,雇主必须支付较高的薪金才能请到人,职位空缺比寻职者多,看起来就业市场很健康和乐观,但职位工作错配或人力错配有进一步扩大的现象,寻职者其实面对的是一个更困难的就业市场;况且人力部的职位空缺数字只到去年9月,与前年同期比较已减少超过10% ,并未反映最后数个月和目前经济放缓下的就业市场情况,寻职者人数比职位空缺多的情况或很快出现。

在两年前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东南亚是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增长最多的区域,新增失业人数占全球的45%。许多寻职者在长期失业之后,劳动技能退化甚至荒废,最后变成长期失业,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学非所用,大材小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找工作都成了一些人每天的工作。

全球经济下行的寒冬打击银行业,自去年以来,国际银行接二连三刮起裁员风暴,以削减成本。汇丰银行全球裁员近5万人;巴克莱将裁员3万人;德意志银行拟裁员2.3万人;意大利最大银行裕信银行(UniCredit)拟裁员1万人 ;摩根大通已裁员至少1000人,今年将再裁员5000人;美国银行裁员近3000人;富国银行将裁员1000人;渣打银行宣布全球重整计划,可能导致多达5万人被裁,250个高管将失去工作。

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去七年之后,因为网络银行的普及和自动提款机的数量增加,成本削减空间加大,全球银行业又开始新一轮大规模的裁员潮,那些在外资银行工作的新加坡人应该感到担忧。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上周二在博客贴文指出,在全球金融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本地银行虽然还在招聘人手,但我国的专业人员、经理及执行级人员必须掌握新技能,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政府设立的未来经济委员会有五个工作小组,其中一个是未来就业和技能工作小组。这个由17人组成的工作小组由教育部代部长王乙康领导,将针对创造就业和重新设计工作提出建议,同时确保国人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

全球裁员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裁员的消息令人惊心动魄,预计还有大型企业不久将宣布裁员计划。新加坡的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经济如果持续恶化,必将打击就业市场。就业被看做是经济动向的风向标,经济好的时候就业机会比较多,当市场快速转变时,工作可能瞬间消失,即使学习和掌握了另一门技能,就业市场也可能没有职位空缺。而具备相关的新技能,是否就能在外国找到就业机会,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市场和个人的因素,尤其在区域同时出现广泛的经济放缓时刻。

当前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未来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在职场新环境中游刃有余,有这样的正确看法极其重要。但新技能又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新技能?希望未来就业和技能工作小组成员能洞悉时局,推测和掌握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求及就业趋势与特征,并尽快提出可执行的建议报告,能为国人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见蓝天。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